当前位置: 腾达网 > 心得体会 >

讨论国歌的产生心得体会

《义勇军进行曲》这样成为国歌,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河北共产党员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讨论国歌的产生心得体会1

《血肉长城——义勇军进行曲》(油画)。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很多大咖聚集在北京,要从1000多首作品里选出一首作为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国歌。当时,从国歌歌词的征集启事发出到最后选定的时间是71天,最终当选的是《义勇军进行曲》,词作者是田汉,曲作者是聂耳,原来是电影《风云儿女》的插曲。

据史料记载,在遴选国歌的过程中,刚开始有一些人并不是很认同《义勇军进行曲》。持反对意见者认为,《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至少是歌词里的某些词语已经有些过时了。比如,时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的李立三同志就认为《义勇军进行曲》的“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句歌词不妥,因为我们用了14年时间赶走了日本侵略者,又用了3年多时间打败了“蒋匪军”,当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欣欣向荣的,怎么会有“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判断?一些专家学者建议,选用《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的话,最好也把这句词改一下。

支持直接选用《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的和反对直接选用的这两部分人相持不下。最后,毛泽东同志认真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后,认为不必修改歌词,“我国人民经过艰苦斗争虽然全国快解放了,但还是受帝国主义的包围,不能忘记帝国主义对我国的压迫。我们要争取中国完全独立、解放,还要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所以还是保持原有歌词好。”

安不忘危、居安思危是非常可贵的品质。面对逆境,大家很容易抱成一团,一起奋斗,共克困难;面对顺境,也就是形势一片大好时,我们是不是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往往决定了个体或组织、国家究竟能够走多远。

《义勇军进行曲》的脱颖而出,还因为它彰显了当时的遴选主体们对以往历史和民意的充分尊重。《义勇军进行曲》问世于全面抗战时期,是红极一时的电影《风云儿女》的插曲,在当时的中国乃至世界上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著名音乐教育家、画家丰子恺先生在《谈抗战歌曲》一文中说:“连荒山中的三家村里,也有‘起来,起来’‘前进,前进’的声音出自村夫牧童之口。”这句话足以证明,《义勇军进行曲》在当时不仅是大城市居民耳熟能详的,就连荒山农村的村夫牧童也会哼唱。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在埃及的金字塔下边听到有人唱《义勇军进行曲》。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在美国讲学期间听到小孩吹口哨,吹的也是《义勇军进行曲》。更有意思的是,一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歌唱家保罗·罗伯逊曾经专门演唱过《义勇军进行曲》。据说,这位在著名音乐剧《游览船》里演唱《老人河》而一举成名的演唱家,能用英、中、俄、法等20多种语言演唱。保罗·罗伯逊曾经专门在纽约用英语演唱《义勇军进行曲》,还灌制了一张名为《起来》的中国革命歌曲唱片。

《义勇军进行曲》的第一次歌词修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1949年4月20日至25日,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在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举办了一个保卫世界和平大会。会议主办方邀请当时正在筹备建国的中国共产党派代表团参会。按规定,会议开幕时,各国代表团入场都要演奏国歌。当时我们还没有选定国歌,代表团成员几乎一致同意,决定选择《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入场时演奏的歌曲,只不过在经过认真讨论后将“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改成了“中华民族到了大翻身的时刻”。1978年,我们又进行了一次《义勇军进行曲》歌词的修改,即1978年版的《义勇军进行曲》。转眼到了1982年,一直被改来改去的国歌歌词终于又回到了原点,恢复了本来面目。同年,《义勇军进行曲》以全国人大正式立法的方式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而不是代国歌。

我们回过头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遴选过程,就能够体会到居安思危的胸怀、境界,体会到对既往历史和民意的尊重以及对未来美好的期许,更能感受到国歌对于中国人增强凝聚力的推动作用。

讨论国歌的产生心得体会2

《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聂耳(左)、作词田汉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很多大咖聚集在北京,要从1000多首作品里选出一首作为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国歌。当时,从国歌歌词的征集启事发出到最后选定的时间是71天,最终当选的是《义勇军进行曲》,词作者是田汉,曲作者是聂耳,原来是电影《风云儿女》的插曲。

电影《风云儿女》海报

据史料记载,在遴选国歌的过程中,刚开始有一些人并不是很认同《义勇军进行曲》。持反对意见者认为,《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至少是歌词里的某些词语已经有些过时了。比如,时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的李立三同志就认为《义勇军进行曲》的“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句歌词不妥,因为我们用了14年时间赶走了日本侵略者,又用了3年多时间打败了“蒋匪军”,当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欣欣向荣的,怎么会有“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判断?一些专家学者建议,选用《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的话,最好也把这句词改一下。

时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李立三

支持直接选用《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的和反对直接选用的这两部分人相持不下。最后,毛泽东同志认真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后,认为不必修改歌词,“我国人民经过艰苦斗争虽然全国快解放了,但还是受帝国主义的包围,不能忘记帝国主义对我国的压迫。我们要争取中国完全独立、解放,还要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所以还是保持原有歌词好。”

毛泽东

安不忘危、居安思危是非常可贵的品质。面对逆境,大家很容易抱成一团,一起奋斗,共克困难;面对顺境,也就是形势一片大好时,我们是不是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往往决定了个体或组织、国家究竟能够走多远。

《义勇军进行曲》的脱颖而出,还因为它彰显了当时的遴选主体们对以往历史和民意的充分尊重。《义勇军进行曲》问世于全面抗战时期,是红极一时的电影《风云儿女》的插曲,在当时的中国乃至世界上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义勇军进行曲》油画

著名音乐教育家、画家丰子恺先生在《谈抗战歌曲》一文中说:“连荒山中的三家村里,也有‘起来,起来’‘前进,前进’的声音出自村夫牧童之口。”这句话足以证明,《义勇军进行曲》在当时不仅是大城市居民耳熟能详的,就连荒山农村的村夫牧童也会哼唱。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在埃及的金字塔下边听到有人唱《义勇军进行曲》。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在美国讲学期间听到小孩吹口哨,吹的也是《义勇军进行曲》。更有意思的是,一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歌唱家保罗·罗伯逊曾经专门演唱过《义勇军进行曲》。据说,这位在著名音乐剧《游览船》里演唱《老人河》而一举成名的演唱家,能用英、中、俄、法等20多种语言演唱。保罗·罗伯逊曾经专门在纽约用英语演唱《义勇军进行曲》,还灌制了一张名为《起来》的中国革命歌曲唱片。

保罗·罗伯逊灌制的专辑《起来》

《义勇军进行曲》的第一次歌词修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1949年4月20日至25日,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在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举办了一个保卫世界和平大会。会议主办方邀请当时正在筹备建国的中国共产党派代表团参会。按规定,会议开幕时,各国代表团入场都要演奏国歌。当时我们还没有选定国歌,代表团成员几乎一致同意,决定选择《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入场时演奏的歌曲,只不过在经过认真讨论后将“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改成了“中华民族到了大翻身的时刻”。1978年,我们又进行了一次《义勇军进行曲》歌词的修改,即1978年版的《义勇军进行曲》。转眼到了1982年,一直被改来改去的国歌歌词终于又回到了原点,恢复了本来面目。同年,《义勇军进行曲》以全国人大正式立法的方式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而不是代国歌。

国歌曲谱

我们回过头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遴选过程,就能够体会到居安思危的胸怀、境界,体会到对既往历史和民意的尊重以及对未来美好的期许,更能感受到国歌对于中国人增强凝聚力的推动作用。国歌价值在于更好地发挥凝聚“想象共同体”的独特作用。什么是“想象共同体”?民族和国家都是“想象共同体”。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要想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不断凝聚“想象共同体”的每一分子,也就是每一分子对这个“想象共同体”的心理认同、主观认同。

(作者系中国教育电视台副总编辑)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莫愁

审核:周佳佳

讨论国歌的产生心得体会3


【河南经济论坛讯】(通讯员 张继红)9月27日下午,为庆祝祖国七十华诞,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民族精神,郑州市金水区文化路第一小学“博士讲堂”邀请到中国音乐学院王安军副教授,和三年级的孩子们一起“致敬祖国,唱响国歌”。


“国旗、国歌是国家的象征和标志,我国国歌是全世界最优秀的国歌之一,每个人都应当尊重和维护。”王叔叔满怀深情地向孩子们讲述了《义勇军进行曲》被确立为国歌的故事以及创作中的艰辛历程,详细阐释了国歌的历史背景与意义,为大家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王叔叔通过讲、唱、弹的多种方式以及丰富的互动活动,让孩子们深刻地体会到国歌中所蕴含的“万众一心”的爱国主义精神,所表达的坚忍不屈的民族品格,唤起了大家内心深处的家国情怀,庄严感、使命感油然而生。


活动最后,在王叔叔的指挥下,在场的全体师生起立,昂首挺胸用激昂的歌声表达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与祝福。孩子们纷纷表示,要努力学习,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