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腾达网 > 心得体会 >

关于学习篮球的心得体会

(体育)七年,用篮球点亮少年的人生,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新华社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关于学习篮球的心得体会1

新华社北京6月14日电 题:七年,用篮球点亮少年的人生

新华社记者王沁鸥

身高不足一米四和身高超过一米九的两个人,能在篮球场上成为队友吗?

对于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少年胡岩来说,能。

七年前,他就是那个未满一米四的少年,一米九的则是彼时国家队的成员睢冉。他们在姚基金慈善赛中的并肩,让胡岩从此爱上了篮球。

令两人没想到的是,七年后,这份队友缘还延伸到球场外,温暖了胡岩和他的家人,也照亮了他的人生前路。

2015年的夏天,彼时未满10岁的胡岩第一次走出老家。在当年的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中,他和16名来自贫困地区的孩子脱颖而出,在姚基金慈善赛与中国国家队以及美职篮的球星同场竞技。睢冉当时就和胡岩一队,他记得胡岩是全场身高最矮的那个,小小的身影还不到自己的胸口。

但比赛一开始,胡岩却让睢冉惊艳。刚刚接受了一个学期正规训练的他在比赛中投突结合,俨然已成队中核心。睢冉也甘愿为这个小队友当起助攻手,上演“一米九”和“一米四”间的联动。在胡岩再入一记中投后,场下观战的国家队球员甚至都跳起来挥起了毛巾。

“国家队为我挥毛巾啊!”胡岩后来回忆,那感觉就像自己真的成了全明星。

赛后,胡岩想找大队友睢冉签个名,领着他去更衣室的是姚明。结果见到睢冉后,姚明反而鼓动胡岩:“胡岩,快,给你睢冉叔叔签个名!”

那是少年与篮球的初识,是记忆里美好的夏天,就像后来每个都与篮球相伴的夏天一样。后来,胡岩一直都是所在学校校队的主力。和他一起在姚基金比赛中开始打球的一个小伙伴,之后成了他最默契的队友,“我不用看,只管跑,他的球一定能传到我手里。”

也是篮球陪伴胡岩度过了青春中一些迷茫时刻。他与父亲、爷爷奶奶还有弟弟一起生活,父亲胡万侠在县里修摩托车,经常早出晚归。假期家里没人时,出去打球会让胡岩心里有些着落。他很享受一群伙伴打完球后走在家乡街上的感觉,也曾有过心血来潮的“疯狂”,和朋友约定单挑100个球,一直打到凌晨……

“胡岩打球后开朗了很多。”儿子的变化,胡万侠看在眼里。家里的生活不宽裕,但这位父亲依旧支持儿子有个爱好。校队曾因为身高没选上胡岩,他还鼓励儿子去跟体育老师单挑证明自己。

“年轻时我也喜欢打球,我个子不高,但技术好,这他有点遗传我。”说起儿子,胡万侠有掩饰不住的骄傲,也有一丝遗憾和愧疚,“要是他再高一点,要是家里条件能好一些……”

曾与国家队球员并肩的少年,并没有从那之后就在球场和生活中一往无前。胡岩的个子后来停在了一米六出头,曾向往的职业赛场,他知道只是一个梦。去年,胡岩的爷爷被查出癌症晚期,家里需要一笔不小的治疗费,胡岩的状态也受到了影响。他没读大学,去西安学了编程,准备进入高职。新住处附近找不到球场,他几乎不怎么打球了。

“我还是鼓励他要参加比赛。”胡万侠说。家里的事千头万绪,但孩子打球少了却还是让他担心:“毕竟是他喜欢的,人还是要有些坚持的东西……”

也正是此时,七年前的那场队友缘,再次走入了胡岩的生活。

今年二月,姚基金携手“腾讯公益爱心小报”组织公益直播。已成为职业体育经纪人的睢冉受邀参加。在直播间里,他认出了同样受邀的胡岩。

“那一瞬间勾起了很多回忆。”睢冉说,“他的签名,我现在还留着。”

当年场上个子最小的球员,如今已经长成大人模样,而睢冉自己也已转变了身份。直播间里,他得知了胡岩爷爷的病情,当即决定给胡岩家捐款一万元,并表示之后还会资助他完成学业。

“我知道他爱篮球,但没能走上这条路。”睢冉说,“可他依然很乐观,我希望他不管在什么岗位都能做出自己的贡献。”

远在汉中老家的胡万侠得知后,特意给睢冉写了一封感谢信。而睢冉也感慨于这段重逢:“姚基金慈善赛伴随这些孩子的成长,也伴随着球员的成长。它让我们知道,我们不光在为自己打球,还有很多孩子在看着我们。”

多年来,姚基金持续致力于改善乡村地区体育教育。其中,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已连续举办十届,截至2021年底已累计派出3826人次的志愿者在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超2400所学校开展体育支教、篮球培训和集训联赛,近271万人次青少年获益;姚基金慈善赛也举办了十届,累计有200多名中美职业运动员参与;腾讯公益上的“大山里的篮球梦”项目,每年也都会接到众多热心人士捐款,睢冉也是其中之一。

“不仅是胡岩,我也希望能帮到更多人。”睢冉说,从事篮球多年,他愈发体会到“体育是培养人的过程”:“它是个慢东西,我很期待去看下一个七年会发生什么。”

而胡岩则觉得,自己的人生才刚刚开始。除了篮球,编程是他新找到的热爱。他希望凭自己的努力多去一些地方看看,甚至已经想象好了未来的小家要装修成什么样子——“阳台上要有一片小草皮,上面有秋千,可以看见远方”。

那些球场上的日子,已成为他心底的力量:“我曾经都能站在那个位置,和国家队一起打球。我现在的困难也是能克服的,以后的路一定能走好。”(完)

关于学习篮球的心得体会2

新华社天津7月21日电 题:埋下一颗篮球梦的种子

新华社记者尹思源

在天津市津南区一个篮球馆内,今年11岁的王祺涵正认真地进行着篮球基本功训练。运球、上篮、投篮……暑假期间,每天上午8点到10点,他都会来这里进行两个小时的篮球训练。他从4岁半开始接触篮球,六年多来,篮球一直是他最好的朋友。

“站在篮球场上我就觉得很自信。”王祺涵说。

王祺涵的妈妈宋兴霞说,篮球让腼腆的儿子逐渐变成一个开朗、乐观的小男孩。

因为全家都是篮球迷,王祺涵从1岁多起就经常和家人一起到天津队的主场去看篮球比赛。“可能是因为从小的熏陶,他四岁半第一次站上篮球场时,就像模像样的。”宋兴霞说,“但他开始总是很腼腆,不愿意跟朋友们主动说话。”

长时间的篮球训练,让王祺涵学会了在球场内外和队友们交流沟通。在队中,王祺涵是年龄最小的那个,在队友哥哥们的帮助下,这个小伙子逐渐打开了心扉。

“让我欣慰的是,经过这几年的集体训练,在学校遇到同学之间有矛盾的情况,王祺涵成了能在中间调和的人,再也不是缩在角落里的‘小透明’了。”宋兴霞说。

王祺涵所在的汇英U12队在不久前结束的2022年中国小篮球系列活动·天津系列赛事活动中获得U12男子组冠军。教练宋宝华说:“王祺涵比其他队员都要小,在这个年龄段,差1岁差别是很大的,他能克服这种差距上场并且表现还不错,很难得。”

宋宝华认为,是篮球赛里的一次关键球让王祺涵的心态发生了变化。“在2019年的一场比赛中,他在比赛还剩2秒时命中了关键罚篮。从那以后,他明显变得更加自信了。”

刚刚小学毕业的吕家怡所在的刘台小学队获得了这次比赛的U12女子组冠军。和王祺涵一样,吕家怡也在篮球中体会到了快乐和进步。“不仅男孩子能打篮球,女孩子也一样可以打得很好。”吕家怡说,“之前就是把篮球当作爱好,打着打着慢慢在坚持和拼搏中感受到了成就感,就继续坚持下去了。”

“她开始打篮球后,明显感觉到学习更用心了,今年还获得天津市的市级三好学生称号。我们做父母的觉得非常欣慰,也替她感到开心。”吕家怡的父亲说。

青少年篮球运动的蓬勃发展离不开环境的影响。天津市体育局训竞处处长庞超介绍,近年来,天津市广泛开展各级各类青少年体育竞赛活动,并积极鼓励各区、各协会以及社会体育力量组织、参与丰富多彩的青少年赛事活动,引导青少年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促进青少年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2021年,天津市组织了篮球、排球、田径、游泳、羽毛球等27个项目的市级青少年最高水平比赛,参加比赛的青少年运动员达19000人次。”庞超说。

“未来也不一定要走职业篮球的道路,但对我来说篮球就好像一颗种子,如果有合适的机会就能生根发芽,长大成材。”王祺涵说。(完)

关于学习篮球的心得体会3

新华社北京8月16日电题:做一个读好书的篮球人

新华社记者王镜宇、王浩明

今年夏天,来自深圳第二实验学校(以下简称“深圳二实”)的3名高中生球员刘庆闻、欧祁洛·乔文杜和邓奕豪通过篮球特长被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录取,让这所中学被更多的篮球爱好者知晓。在深圳二实男篮主教练田贵昆看来,这样的结果是对球队队训的最好诠释。

“做一个打好球的读书人,做一个读好书的篮球人。”这两句话是深圳二实篮球队的队训,也是田贵昆十几年教练工作的心得和总结。

“在学校里发展篮球,必须得到家长的认可,而我们的理念符合家长的诉求。看到我们把孩子的学习放到重要位置,队员的成绩不影响学校的平均分,而球队的成绩也越来越好,学校对球队也就越来越支持。后来,这种模式也得到了深圳市教育局和广东省教育厅的认可,各方的支持力度加大,我们在选材、训练、教练员和培养模式等方面的运转逐渐成熟,进入了良性循环。”田贵昆说。

据田贵昆介绍,目前深圳二实初、高中的男篮和女篮每天的训练都在下午课后进行,时间在两到三小时之间,队员的学习时间有充分保证。与学校男足、毽球的高水平运动队一样,高中阶段入学的篮球队员如果中考分数达到学校录取分数线的75%,就编入普通班上课。对那些学习基础较差、达不到录取分数线75%的特长生,学校会配备专门的师资,单独组班教学。以高中男篮为例,每年招生名额6-8个,其中大约一半会在普通班上课。

“开始的时候我们都放在普通班,但是那些学习基础比较差的同学跟不上,效果反而不好。后来我们为这部分孩子配备专门的老师,以基础教学为主,循序渐进,从而达到双赢的效果。经过10年探索,球队学生的出路不错,两种方式的尝试也都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认可。”他说。

田贵昆告诉记者,广东的篮球氛围在全国名列前茅,家长愿意让孩子从小打球,村里和企业的比赛也很多。很多孩子在篮球场边长大,基本功比较扎实,篮球意识提高很快。广东初中球队的篮球水平在全国居于前列,球员基数大,因此高中球队的选材不成问题,目前深圳二实队中90%的球员都来自深圳本地。此外,广东的几家职业俱乐部与当地中学球队的合作、交流很多,有的与当地初、高中共建,这也促进了中学球队之间的交流,带动了广东中学篮球整体水平的提高。

在这样的环境下,深圳二实男篮建队5年左右就开始崭露头角,以邹阳、黎伊扬、庄战等人为班底的队伍在2016年夺得全国高中男子篮球锦标赛冠军,2017年他们又代表广东队夺得全国学生运动会中学生组冠军。如今,黎伊扬、庄战在CBA联赛闯荡,而深圳二实男篮的大部分队员在毕业之后通过高水平运动队招生、体育单招等方式进入了国内高校,有不少进入“双一流”大学,包括现清华男篮主力邹阳。

据田贵昆介绍,除了培养高水平篮球人才之外,深圳二实的校园篮球氛围也很好。学校的班级联赛观众里三层、外三层,跟最近火热的乡村篮球赛差不多。学校还会主动承接篮球明星进校园的活动,通过各种方式营造校园篮球氛围。

在刚刚结束的中国高中篮球联赛决赛中,石家庄二中队击败乌鲁木齐101中学队,成为赛事历史上第五支夺冠的队伍。在这项代表全国高中篮球最高水平的赛事中,来自广东的队伍还没有站上过最高领奖台。不过,在田贵昆看来,这只是时间问题。

“清华附中一家独大的局面已经被撼动。今年大学生篮球联赛决赛清华大学打广东工业大学,大家都看到广东篮球人才济济。从高中来看,广东八强的队伍放到全国也很强,广东前四的队伍之间只有三五分的距离,谁进全国赛都有可能。广东良好的篮球氛围和激烈的竞争环境一定能锻造出强队,未来10年之内广东的中学篮球一定会越来越好,广东的高中球队一定能拿到全国冠军。”

田贵昆进入深圳二实已经16年了。在担任男篮主教练之前,他还在深圳二实女篮当了6年的助理教练。如今,他常常思考未来这支校园男篮应该往什么方向发展。

“过去10年是打基础的10年,未来10年应该怎么走?我觉得还是要坚持学习和篮球技术两手抓,争取为国家培养一批好的苗子。现在,国内篮球职业联赛、大学生联赛越来越好,水平越来越高,我们在初高中阶段要在基本功和基本技战术方面打好基础,为孩子进入大学或者走职业之路做好准备,争取将来能为国家队输送人才。”田贵昆说。

来源: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