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腾达网 > 心得体会 >

阅读理解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珍惜机会,提升自我——参加方城县小学语文阅读与习作能力培养专题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南阳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阅读理解教师培训心得体会1

南阳网讯(通讯员孙迎焱)11月28日,方城县举办了为期两天的“小学语文阅读与习作能力培养专题教学观摩研讨会”,很荣幸我代表博望镇秦王庙小学参加了此次观摩研讨会。通过此次学习,我深深地感受到阅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我们的文学素养只有在作品中才能汲取营养。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过程。因此,教学不能停留在理解内容的层面上,而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到阅读的乐趣。阅读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阅读,探究的活动。学生在阅读中具有自主性、独立性和选择性,教师不能规定学生的阅读书籍,更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阅读中,坚持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培养语感,增强理解能力,积累优美词句,学习习作方法,进而提高习作水平。

阅读和习作是紧密相连的,阅读能力提升了,习作能力也会随之提高。阅读时可以采取形式多样化、富有趣味的阅读材料。小小的课堂时间是有限的,不能把所有的知识都放在课堂中,所以要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养成好读书的习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通过本次学习发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收获满满。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重视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我非常珍惜这次的学习机会,满满消化学到的内容,做一个终身学习的教师。

阅读理解教师培训心得体会2

魏贤平

摘要 :每年的高考,文学类、实用文本类阅读的得分情况看,普遍较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能力不强。只有学生解读能力提高了,语文素养才能增强,学生才能正常发展,故高度重视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之根本,解读文本是语文阅读教学之灵魂。

关键词:阅读教学 文本 教学设计

每年的高考,文学类、实用文本类阅读的分值是30分,但从省、市、县、校的得分情况看,普遍较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能力不强。一套高考语文试卷,贯穿始终的是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只有学生解读能力提高了,语文素养才能增强,学生才能正常发展,故高度重视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之根本,解读文本是语文阅读教学之灵魂。

目前,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听课、交流、倾听、了解,我觉得主要出现这样一些阅读教学现象:一是语文教师解读文本不从人性、文化、生活角度去阅读思考而是单纯的追求结论,把追求结论当成了唯一的目标,取代了学生体验发现的过程,使课堂索然无味;二是用陈旧片面的政治观念作结论,更让学生不能真正理解作品的深刻含义,阅读教学成了机械教条的分析与说教;三是刻意追求全面的综合评价,看似精确全面的人物评价,却失掉了对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动人生活情趣的品味,文学欣赏也变得沉闷枯燥而牵强附会;四是没有个性化的文本解读,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在课堂上常常被标准化、统一化、标签化,将文学与生活隔开。这样,意蕴丰富的文学作品,成了没了灵魂的概念,学生也失去了探究问题的兴趣和对文学的好奇心。

我曾记得一位文学批评家说过:很多语文教师走上了讲台,但没有走进文本。我个人认为这是目前语文教学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阅读教学中,两个关键的要素是: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即教师先要对文本进行理解和感悟,深刻理解文本;其次是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感悟转化为教案和学案。在阅读教学时,一部分教师常常照搬教参、课件、教案、学案,美其名曰参考,实则教师忽略了对教材的深层次的感悟与解读。一个语文教师没有独立深层次的感悟教材,对教材内容就缺乏深度思考,流于一种表面的浅层次的认识。这样的阅读教学就失去了活力和吸引力,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课堂教学就会使学生失去语文学习的兴趣,不爱读书也不读书。

从教学实践中感悟到,在人生的成长过程中,正确的阅读可以让学生感悟和体验生活,发展思维,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缺乏思想、个性的阅读,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不利于语文学养的提高。可见语文教师走进文本,富有个性的文本解读是阅读教学的前提和条件。

钱梦龙先生曾说过:一篇文章自己要认真、多次阅读,有的甚至要看几十遍才能获得一种感觉,知道这篇文章的精彩就在这里,然后才把它转化为学生能够接受的教学处理、教学设计。由此可见,对文本的解读对于教师上好阅读课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学生的读书对于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何其关键。

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师阅读教学的前提。文质兼美的文章必有丰富的内涵、独特的见解与写法,对生活、对人生、对社会必有精辟的见地,所以对文本的解读,首先要立足生活,走进原始的生活图景,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才能准确的把握人物的情感和思想,才能真正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同时从人性的角度解读文本,就会把看似远离自己的作品变成帮助我们理解生活,帮助我们把它整理成育人的精美素材。

文本解读,只有深度解读才能产生高质量的问题,深度解读是文本解读的关键。高质量的问题,在课堂上才能吸引学生。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多、碎、浅、窄及个人倾向性十分明显,这是导致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兴趣丧失的根本原因。高质量的问题,只有对文本深度解读才能达成,否则不可能有高质量的提问,课堂教学更不可能吸引学生,当然教师不可能把语文教活,学生也学不活,怎么谈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学养的提升。

总之,只有进行深度解读才能把握文章的真正内涵,才能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语文,从而感悟生活,成人成才;语文教师只有在文本的研读上花更多的时间,掌握文本阅读的方法与技巧,广泛阅读,积累深厚的语文素养,定能引领学生过好阅读关.

(中国创新教育杂志选编 赵开新推荐)

阅读理解教师培训心得体会3

  近日,临沂第八中学教师张慧婷分享了她的读书心得体会。内容如下:

  谈起阅读,或许我们脑子里最先蹦出来的就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样的老生常谈,阅读的好处确有很多,比如增长见识,丰富自己的内心,亦或者“腹有诗书气自华”,而我认为阅读的好处则在于让自己慢慢的与自己的内在世界以及外在世界和谐相处的过程。

  林语堂曾经说过“道教是中国人的游戏姿态,孔教是为工作姿态。这使你明白每一个中国人当他成功发达而得意的时候,都是孔教徒,失败的时候则是道教徒。道家的自然主义是副镇痛剂,所以抚慰创伤了的中国人之灵魂者。”通过读书,去体会每一位作者的灵魂,去感受他们的酸甜苦辣,也可以将他们的为人处世经验“据为己有”,不断调整自己。

  比起读书,我更喜欢称之为看书,不带目的,全凭兴趣。在大学上课的时候老师总会列出长长的阅读书目,自己就会去图书馆里找书,因为老师大多推荐的是各类作家的名著,所以看起来实在没什么趣味,硬着头皮往下看,慢慢的,即使是十分艰涩的孔孟老庄,文学理论也能静下心来读进去了。

在图书馆里的时候,我读老舍的《正红旗下》《猫城记》,读茅盾的《林家铺子》《子夜》,读古龙的《多情剑客无情剑》《楚留香传奇》,读叶嘉莹的《唐宋词十七讲》,读《孟子》,读《唐宋传奇选》,读《儒林外史》,读《世说新语》,读《诗品》。不止有风花雪月,诗词歌赋,更有天下兴亡,家国情怀。在这些书中我学到很多,从看到诗词就觉得头疼,到读懂诗词背后的作者血泪,从对文学理论一无所知到一知半解,从对名著的肤浅认识到发现每一个历史时期的各类文体都有其特点, 文学史上值得研究的东西太多太多,在图书馆中所学只是管中窥豹。

  现在工作了,当了一名语文老师,更能感受到自己及知识储备的不足,在工作之余,不断提升自己才能使自己更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阅读,在路上。

作者:临沂第八中学教师张慧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