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腾达网 > 心得体会 >

化学培训班心得体会

物理和化学学习的四点体会,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子苏耕义阅读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化学培训班心得体会1

我是一个反应能力差,智商不高,理解力不强的人。

记忆也是一般般。

因此,被取过不少的外号。

不过,我的考试成绩打脸了不少的人,尤其在物理和化学。

物理满分的时候比较多,但总分不高,其它课程都不好。

化学排在我学科中的第二,但班里面也不错。

所以,我觉得在开学之际,将学习物理化学的体会说一说。

第一点,将实验与理论紧密结合起来。

在物理与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往往是从现象入手。

许多的自然现象,我们现实中就能够看到,但不知道背后的原因。

但绝大多少,我们没有观察到,但是实验室能够观察到。

我在物理和化学课上,听完之后,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实验验证。

实验验证最大的好处,考试与理解相结合起来了。

首先,最爱考的实验过程和实验推理,我就可以在实验室真正用到。

许多的实验过程相似,所以这道题基本上是送分题。

我看到很多同学背记实验过程,我就觉得好辛苦。

我是一个不爱吃苦的人,记性不好也是一个原因。

英语一个单词要花很多时间,我干脆放弃了英语。

于是,总分就上不去了。

第二,教材的反复阅读并延伸阅读。

教材阅读是被许多人忽略的,尤其现象与本质相结合的一段。

那是经常直接出题考试的。

而且对定义和定律的理解,需要反复。

物理和化学定律的成立,往往要很多条件作基础,

这些条件是经常考的,没有这个条件就是错。

延伸阅读包括补充阅读和公式的反推。

补充阅读就是找相关的高级内容阅读,例如,光电效应就得与相对论一起阅读。

物理和化学互补阅读,尤其是物理学到电磁和放射粒子的时候,

电子轨道上运动的规律,是物理现象,也影响化学性质。

所以,物理和化学是一门课程一样。

当然差别也是明显的。

化学中的物理现象,物理课程不考,或者考得少。

但是对物理与化学规律的理解非常有益。

第三,做题遇到难题时,宜从教材中寻找解决的办法。

这往往是我们对教材不熟悉引起的。

本质上,做题就是为了找难题。

一套练习的考卷,只要不超纲,做起来很难,那么这套题有非常好。

平时,不要将精力放在刷题上。

许多的题扫一眼,就知道简单。

平时,就没有必要做。

第四,好好教别人。

当同学向你请教时,如果你不懂也不用推辞,一起研究。

一般情况下,两个一起研究能够解决。

这样最提高自己,也有成就感。

自己懂,你教的时候,思维宽泛一些,把知识点讲细,讲齐,甚至可以补充相关知识。

这是让自己能够好好地回顾,同时,将验证自己理解正确与否的过程。

同时,也是自己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一定不害怕别人超越自己,不教别人。

事实证明,请教我的人,我教得无论多细,她的理解吸收也不会是全部。

你会发现,过一会儿,她还得来问。

因为,别认你讲清楚,她就理解了,不会。

这就是我的四点体会。

希望同学们有“苟日新,日日新”的追求,祝同学们“天天进步。”

化学培训班心得体会2

高中新课程改革已经正式启动,新理念、新课标、新教材,如何迎接新课程新挑战,实施有效教学。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新教材教学谈几点体会和认识。

  一、对人教版化学新教材的认识

  (一)注重学生学习化学素养培养。新教材采用研究型学习法。如学习“元素化合物”一节,通过活动探究形式讨论金属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教给学生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即: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科学研究方法。即:观察物质的外观性质→预测物质的性质→实验观察→解释及结论。这样体现了对学生能力培养,教给了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贯穿始终。新教材要求教师要不断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使学习过程变为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教师要指导学生针对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收集利用更加广泛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接受能力,做到形式为内容服务,形式和内容统一,使教学形式多样、方法新颖,体现特色。

  (三)化学生活化特点突出。化学新教材对知识的学习目标定位在知道、说出、举例、了解、认识等第一和第二层次上,对于应用、设计、评价、灵活运用、养成、具有、树立等要求很少。学生参与的活动内容多,重视与生产、生活的紧密结合,体现了化学来自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使学生亲近化学,感到学习化学的快乐,体现了“化学从生活中来,化学到生活中去”的特点。

  (四)图文并茂,信息量含量丰富。教材中的图示、图表丰富,如,在教学“物质的量”1moL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时给了一个表格,表中列出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在不同条件下的体积等数据,提出讨论题,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比和归纳的方法,总结出摩尔质量和气体摩尔体积概念。这样的实例很多,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二、加强教学研讨,领会新课程意图

  (一)深入学习研讨,树立教学新理念

  通过课程培训、集体研讨等形式转变教学观念,在集体备课上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在教学上统一进度、统一练习和教学深度,在教学方式上体现特色, 灵活多样。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新课程理念, 如,学习“氯气相关性质”时,为弄清氯水中存在哪些微粒,我设计了一个探究性实验:将新制的氯水分别加到紫色石蕊、FeCl2、Na2CO3和AgNO3等几种试剂中,观察有什么变化,并用有关的离子方程式解释出现的现象。再让学生动手进行实验,并组织学生交流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启发,教师适当点拨,最后在广纳众议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这样,不公课堂气氛活跃,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大大激发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扮演着引领、点拨、适时给予指导的角色,让学生自己不断发现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让学生谈想法,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从而真正做到从以教学中心转变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 从被动学习到学生的主动学习,生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

  (二)亲自动手实验创设情境,进行实验兴趣化教学

  化学实验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问题情境,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让学生惊奇、诧异和不解,会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提出一系列的新问题,渴望对新问题探究和解决。如,在学习“氢氧化铝”性质时,先让学生举例Al(OH)3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然后顺势提出如何制取Al(OH)3。通过学生实验后,让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提出问题:为什么NaOH溶液过量时Al(OH)3沉淀会溶解? 为什么两种试剂滴加的顺序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现象?它们是怎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怎么写?如果把NaOH 溶液改为氨水会产生同样的现象吗?Al(OH)3沉淀溶于酸吗?该用什么方法制Al(OH)3等等,引导学生兴趣盎然地探究下去。总之,实验教学能够很好的激起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三、新课程教学中的困惑与思考

  (一)对教材使用的困惑

  在课改化学教材中,一些内容过浅,知识点较零散,新教材一学年的内容基本把原来教材三年的内容都涉及到了,很多内容不容易讲透,不利于学生形成学习化学的知识体系,加之高考改革方案还未出台,因此,实际教学定位很难把握。如,“元素化合物”知识旧教材用了六章的篇幅,分布在两册教材中,而新教材两章就讲完了。很多物质的化学性质在新教材上只介绍了部分。如,SO2的化学性质,新教材只介绍了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和漂白性,而未涉及还原性和氧化性,如果只作了解就行,但问题是相关知识又在各种配套练习中大量出现,如果不在教学中加深讲,学生就不会做题,并且大量的方程式在练习中会经常出现,学生记不住,写不来,使学生觉得学化学很难。

  (二)对教学过程实施的困惑

  以活动探究进行教学的形式很好,但有些探究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一是学生实际能力达不到,如,“氧化还原反应”教学完成后,接着是活动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让学生探究Fe―Fe2+―Fe3+转化,在此以前学生没有接触过Fe的性质,所以预测不可能到位,以致大部分学生探究实验不知所措。二是探究实验过多过频,实际教学时间安排不过来。在高中化学必修1中,活动探究13个、观察与思考12个;化学必修2中,活动探究17个、观察与思考9个。要完成这些探究内容又要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时间不允许,所以,很多探究就只有由老师代劳,很难全部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三)对化学科评价体系的困惑

  目前,针对新教材的高考方案尚未出台,教学内容和课后练习也不配套,因此在化学教学的“度”上很难把握。虽然我们化学教研上作了研讨交流,但还是不放心,因为高考真正要求到什么程度说不清楚。因此,在课程设计、学生学习方式、学习时间上都难免套用以前的高考模式,成了“穿新鞋走老路”,必修选修内容混乱出现,习题偏离正常轨道。因此,有关方面应尽快出台与新课改相适应的高考方案。

化学培训班心得体会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