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腾达网 > 工作心得 >

课程设计最重要的步骤是什么,课程设计的三点思考 让课堂更有价值吗

作为高校教师,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管理者,课程开发与设计需要三方面的考虑。本文借鉴了《互动训练》一书中的一些观点。本质上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所以我们需要知道“学习”是如何运作的,是如何进行的。对于学习对象来说,他们是学习的主体,是课程设计的核心。

基于以上两点,笔者认为教学应以学习者为中心,通过学习活动的设计实现学习者行为的改变。

第一,“学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浅层学习是大脑喜欢的,不需要消耗太多能量。但对于追求行为改变或质变的学习者来说,需要提高警惕。

首先,学习需要大脑和身体在线;

其次,学习是一个感知、过滤、记忆的过程。知觉强调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对学习者的影响,过滤则指出大脑在学习中所起的作用,记忆则是理解和提取学习内容的重要途径。

最后,成人学习有自己独特的原则:自愿性、自主性、体验性和行动性。自愿原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习动机的问题。自主性原则强调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体验原则要求学习设计者认识到学习者具有一定的能力和认知基础。行为原理揭示了学习的本质在于运用所学来实现改变。

课程开发者需要明白学习并不容易。在课程的交互设计中,应通过游戏化设计、视频、音频和图片的应用,增加学习者的感官刺激。在课程内容方面,要加大对内容的梳理和整合,降低学习者消化吸收的成本。

在操作在线TTT项目时,作者通过设置学习内容的等级(有限通关)来增加趣味性;阶段性活动结束后,电子荣誉证书(各种最佳、优秀等。)会发放,并定期在小区内印制名单(获奖者有不同奖项),增强荣誉感。

其次,教学设计的五步模型来源于学习的六个原则,即:为什么学习(受益)、是什么(学习目标)、结构(学习逻辑)、反应(互动)、反馈(质量)和奖励(持续动机)。

根据上述原则,形成了课程内容的结构化模型:

(1)向学习者呈现明确的课程价值和清晰的逻辑基础;

(2)让学生知道学习目标,设定成绩目标;

(4)设计实现目标的活动(评价目标实现的水平和质量,包括肯定已实现的目标和修正未完成的目标,反馈环节由两者结合完成)。

⑤课程或项目中奖励机制(内部奖励和外部奖励)的设置如下:

在设计活动中,作者给出了25种训练互动方式,可以用来帮助学生获得所学知识,鼓励他们获得知识或技能,并最终利用所学知识实现知识的释放。

在设计《PPT的高效制作》这门课程时,为了激发学习动机,作者在一开始就引入了PPT的应用场景和PPT案例的对比,让学生明确知道通过这门课程可以达到案例中“好看”的PPT设计水平。

第三,行为改变法首先设计试题,明确测试目标;其次,对陈述性知识进行口试或笔试(二选一,条目匹配,多选;填写空,简答,开放讨论);如果是程序性知识,行为观察可用的工具有行为列表量表、行为频率观察、有效性列表和最佳应对。

比如上面提到的“高效PPT制作”,课后布置了两个作业。基础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对原PPT进行美化,进阶生可以单独设计自己的题目。在一周内,提交作业的学生将会得到一对一的测试结果反馈。

这部分类似于现在的培训效果分析,但出发点完全不同。该书侧重于观察学员的行为变化,而目前的评价侧重于培训对组织行为的影响以及尽可能产生的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