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腾达网 > 心得体会 >

web心得体会30字

Web3社区产品价值探究,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佳佳原创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web心得体会30字1

1、前言

在互联网产品中,社区产品是最为常见的产品。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各种场景,都可以通过社区产品进行承载。我们甚至可以直接地认为,所有产品的本质其实都是社区产品。因为任何产品的使用都离不开人的因素,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便会有社区。

在Web1和Web2时代,已经诞生了相当多的社区产品。Web发展阶段的社区产品如表1所示。

表1 Web发展阶段的社区产品

Web2各类社区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目前市场上已经成功的社区产品有很多。大家基本都可以不假思索地说出几个社区产品的名称。因此也会存在幸存者偏差,对于即将创业或是从事社区产品的产品经理而言,觉得社区产品方向的成功非常容易。

实际上并非如此。根据作者近三年对市场上的社区产品跟踪发现,很多产品目前已经销声匿迹了。大多数社区产品存活时间没有超过1年。社区产品同质化非常严重,最难的突破点在于社区产品的价值。

同样Web3时代社区产品仍然面临着产品价值的核心问题。Web3社区产品如何实现价值突破,是每个创业者和产品经理值得探究的问题。

2、社区产品现状

印象最深刻的是在2021年Clubhouse这款软件大火,主打以音频直播为主的社区。当时国内也迅速上线一款名叫“对话吧”的产品,功能上几乎同Clubhouse一样。然而时至今日,Clubhouse已经估值约超10亿美元,注册用户近千万。相比之下,“对话吧”现在已经停止运营,产品停止更新,可谓是昙花一现。

同样的产品功能,为何出现了不一样的产品结局?

诸如此类的社区产品还有很多,相信大家也深有体会。自己的手机中装的App或许会很多,常用的却没几个。用户的一天只有24小时,存在边际效应。所有的App都在抢占用户有限的手机屏幕和时间,希望提升自己产品的打开率。

根据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2月末,我国国内市场上监测到的App数量为235万款。创业者或是产品经理希望打造一款成功的社区产品,就意味着需要从235万款产品竞争中胜出。产品竞争的激烈成功和产品成功的难度可想而知。

3、社区产品面临的问题

Web2社区产品遇到的问题,在Web3中大概率会仍然存在。我们通过对目前Web2社区产品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梳理,为Web3社区产品提供借鉴,避免Web3产品重蹈覆辙。

(1)产品定位模糊

我们以一款语音社区App“递爪”为案例。递爪的主要功能是社交连麦聊天,功能比较通用。目前这款App已经停止运营。递爪产品的主要功能如图1所示。

图1 递爪产品的主要功能

从递爪产品主要功能结构上给用户的第一感觉就是这款产品的定位不明确。

“我点你唱”,大家心智第一印象应该是“唱吧”和K歌类产品的附加功能。而且递爪这款产品的歌单库一定是没有这些专业做唱歌类的产品多的。

“英文练习”,用户会觉得这是一款英文学习类产品。英文学习类,目前已经有“英文流利说”,市面上专门做英文学习的产品已经有很多。

“职场吐槽”,给用户的印象会是一款职场或是求职类产品。

“兴趣交友”,交友类的成功产品,市面上也已经有很多了。

由此可见,递爪这款社区产品看似功能大而全,反而失去了本身产品的定位,产品需要面向哪些群体,解决用户哪些痛点,产品仅仅是看似好玩是远远不够的。

(2)缺少用户基础

创业者或是产品经理在构建社区产品,都是出于自己的主观意识,觉得产品应该是这样,用户应该有需要,希望通过社区产品的出现建立用户社区,从而带动社区产品的发展。真实的市场环境中,往往是先有了用户组成的社区,然后出现服务于社区的产品。社区产品的出现,是为了提升原用户社区的运行效率。这类产品往往很容易成功。

例如目前比较成功的产品“樊登读书”,创始人樊登博士是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在创办樊登读书之前,已经有了自己的用户社区,并且在线下已经成功举办了很多场成功的读书主题活动。之后上线樊登读书产品,通过樊登读书App为平台,以阅读为主题赋能读书社区,建立用户之间的连接。根据樊登读书官方信息,目前总注册人数已经突破5000万。

相比之下缺少用户基础的社区类产品大多数都已经下架或面临下架。例如轻芒杂志推出的阅读APP“阅览室”,阅文集团推出的多功能电子书阅读器产品“口袋阅”。

(3)同质化无亮点

我们在应用市场搜索社区相关产品,会有非常多的产品出现。我们仔细观察这些产品,并进行体验后会发现,其实社区类产品同质化还是非常严重的。围绕的主题,大多数聚焦于衣、食、住、行。虽然这些是用户的高频需求,但是已经是一片竞争红海。产品经理如果打算做一款社区类产品,如果产品没有特别的亮点,社区产品最终大概率会面临失败。

此类失败的产品案例也有很多,不论是之前的团购社区产品还是出行社区产品,最终由于产品同质化而导致产品失去市场份额。例如被称为生鲜鼻祖的易果生鲜,目前基本已经淡出用户的视野。最初易果生鲜的推出,是由于市场上主打生鲜社区的产品不多,竞争者比较少。而后随着盒马鲜生、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等产品的上线,易果生鲜功能就缺少了些亮点。同样后起之秀的叮咚买菜,在产品上同盒马鲜生、每日优鲜作差异化竞争,提供定制的预制菜以及特有的专属货品,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了市场的一席之地。

4、社区产品价值实现

社区产品的成功,主要在于社区产品能为用户提供价值。我们从这个维度进行突破,可以适用于Web2的产品模式,并且在未来Web3的产品中进行应用。解决了社区产品价值实现的问题,也就解决了Web2目前社区产品的困局,并且为Web3中社区产品的成功实现指明了方向。

(1)产品功能为用户带来价值

社区产品的核心功能一定是能为用户带来价值,也就意味着现有的产品不能解决用户的痛点或是满足用户的需求。哪怕这个社区的产品功能是为小众群体服务的。

以Facebook为例,目前的Facebook是全球头部的互联网公司,根据公司公布的数据,员工数4万人,月活用户近30亿。非常成功的一款产品。而Facebook产品最初注册仅限于哈佛的学生,用来进行小圈子内的社区活动。也就意味着,社区产品价值实现功能不一定要大而全,一定要聚焦,小而精,以一个特别核心的功能点进行突破。

(2)活跃用户为产品带来价值

社区产品的价值通过用户实现。很多用户喜欢某个产品,往往是由于本圈子的其他用户推荐而使用。Clubhouse当时的火爆,正是因为马斯克的一次参与而瞬间风靡。所有产品的成功,都离不开人的因素,不论是产品的设计者还是产品的使用者。微信和米聊最初的功能都差不多,微信中的社区能为用户带来价值,主要是因为微信平台的活跃用户非常多,大量的活跃用户创造了大量的互动信息。

试想当我们打开一款社区产品,里面没有什么用户,就如同我们去买房子,如果这个房子周边人员稀少,小区没什么人,自己也会失去购买的动力。以微博产品为例,最早微博冷启动是邀请了一大批名人入驻,带动了大量用户的加入。而随着名人越来越少地在微博上发布信息与互动,微博的用户会逐渐流失,产品会逐渐失去竞争力。

(3)内容为用户和产品带来价值

我们喜欢读书,是因为书中的内容可以为我们带来价值。Web1时代的很多产品之所以有非常多的用户,是因为Web1的产品基本都是以内容为主的,用户只是单向地接收信息。Web1内容创造者也是产品创造者。典型的代表产品,网易、新浪、搜索、BBS(Bulletin Board System,论坛)等内容呈现类产品。例如当时大家比较熟知的天涯社区。

Web2很多非常流行并且成功的社区产品,都是通过优质内容吸引用户,为用户带来价值,这些社区产品中,有些社区产品是基于垂直细分的内容,有些社区产品是基于多元化的内容。例如在互联网领域比较知名的知识社区极客时间,为用户提供前沿的IT技术、产品、运营和资讯等。用户通过内容的学习,实现自身能力的增长。在极客时间中,通过内容为核心实现内容创造者和内容消费者连接,并体现了社区产品价值。

由此可见,社区产品价值实现主要通过功能、用户和内容三个核心点实现。我们将这三个核心点构成社区产品价值三角。社区产品的价值三角如图2所示。社区三品价值三角的三个顶点,就像是一把椅子的三条支撑,椅子的稳定缺一不可。

图2 社区产品价值三角

5、Web3社区产品价值

Web3是元宇宙中信息和价值流转的基础,其理念是先进的。不过目前市场上还没有建立体系化的产品。虽然目前已经有了一些Web3的社区产品,但是总体而言还不成熟。而且由于涉及区块链账户,对于不熟悉区块链的用户而言,使用门槛比较高。

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很多基于Web3的DAO(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去中心化自治组织)社区产品。DAO社区产品类型如图3所示。

图3 DAO社区产品类型

这些产品作者自己也实际体验了一些,总体的感觉是使用起来用户体验不是很好,社区的用户活跃度也不是很高,暂时还未发现除了交易Token外的其他价值。而且这些社区产品的商业模式也比较单一,社区产品的收益来源于Token的增值。这明显也不是Web3的真正初衷。

Web3社区产品的真正价值在于用户数据完全由用户所掌握。

以作者经常发布文章这一个场景为例,目前作者在Web2创作社区中往往需要将写好的文章发布到多个平台,就需要作者在不同创作社区产品的平台中提供的发布工具进行文章发布。然后由不同创作社区的用户浏览文章。存在的问题是,社区产品B的用户是无法参与到社区A中的内容互动,除非社区B用户也注册为社区A用户。创作者本人要多次发布,用户要想参与互动也需要在不同的社区平台中注册。另外对于作者文章为社区带来的流量和价值,作者本人其实基本不能同步获得平台的收益。也会一定程度上打击创作者的积极性。Web2创作社区中的产品现状如图4所示。

图4 Web2创作社区中的产品现状

Web3中的创作者和用户的交流会方便很多。Web3社区产品中的每一个流程都会拆解为由专业的Web3产品提供服务。

以作者发布文章为例,在Web3中作者可以使用通用的创作工具进行内容创作,这个工具可以是A公司提供,也可以是B公司提供。完成内容创作后,内容存储于Web3的去中心化存储中。去中心化的存储也是由多家存储公司联合提供的分布式存储服务。作者的文章发布完成,由不同的社区产品完成内容的调用,供不同社区的用户消费。虽然用户都来自不同社区,但是都属于Web3用户群,都基于DID(Decentralized Identity,去中心化身份)完成社区间的各种交互。在内容创作与消费的价值,所有参与方都可以获得收益。

Web3给了所有参与者公平的竞争机会,达到了百家争鸣、百花争艳的效果,极大地提升了社区内容流转效率,进而提升社区产品价值。Web3创作社区产品流程如图5所示。

图5 Web3创作社区产品流程

6、总结

综上所述,不论是Web2还是Web3,社区产品的价值根本在于提升信息流转效率,节省用户时间成本。社区产品进阶为一种更高的版本,无非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最优匹配。Web3结构是去中心化的却又是基于用户为中心的。用户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消费者。

我们坚信元宇宙未来肯定会流行的主要原因是元宇宙可以将空间无限扩展并压缩时间。以社区产品中的会议为例,目前虽然会议软件可以完成用户分布式的沟通需求,但是仍然是处于二维空间。用户通过屏幕实现视觉信息的交流,用户体验仍然有所失真。现场会议用户体验虽然比视频会议更佳,但是分布于各个地理位置的用户聚集在线下的场所开会,必定会有出行和时间的成本。元宇宙则可以几乎完美解决远程会议与现场会议中的痛点。

Web3作为元宇宙中不可或缺的基础体系,承载了几乎元宇宙中涉及的所有功能设施与产品功能的互联互通。而且在Web3中一家独大的公司会变得越来越少见,取而代之的是无数的小而美的细分领域的专业公司。这样将会极大促进社区产品用户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未来也必定会出现非常多的没有固定公司,却一直有工作的自由职业者出现。

Web3社区产品价值最后用一句话进行概括——优化生产关系,提升生产力。

专栏作家

王佳亮,微信公众号:佳佳原创。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会员。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年度优秀作者。专注于互联网产品、金融产品、人工智能产品设计理念分享。

web心得体会30字2

免责声明:本文旨在传递更多市场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火星财经官方立场。

小编:记得关注哦

来源:哔哔News

市场上的Web3 to Earn项目每天都在增加,其中哔哔News统计到的就有83个。

它们正在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嵌入生活,涉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跑步赚币,骑行赚币,读书赚币,写作赚币,学英语赚币,甚至吃饭睡觉都可以赚币。

Web3概念野蛮扩张的背后肯定有不合理处,比如我们看到大部分Move to Earn项目同质化严重,也有一些被淘汰的旧项目自我包装一下就蹭上了Web3的热度,APP未推出就卖 NFT,launch token的情况也不在少数。

但是,复制、试错、迭代、创新是市场必经的过程。mfers形象来源于“Are u winning son”梗图,现在地板价2个ETH,已经位居蓝筹之列。BAYC的诞生逃不出CryptoPunks的影子,但是BAYC已经收购CryptoPunks成为NFT界的第一IP。

同理,大量Web3 to Earn项目以抄袭的方式启动,它们借鉴成功者的双代币经济模型和代币消耗场景,包装上“健康生活”、“环境保护”、“冥想正念”的理念,以to Earn的方式吸引用户,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们正在对Web3 to Earn进行着改进和创新。

本文将聊聊这些创新,以及怎样的Web3 to Earn项目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

83个Web3 to Earn项目,来源:哔哔News

降低参与门槛,free to earn

Axie Infinity和Stepn是公认最成功的Web3 to Earn项目。前者的参与门槛是3只Axie,按去年10月份的价格计算,价值1900美元左右。后者的参与门槛是1双运动鞋NFT,现在地板价20 SOL,价值2000美元左右。高参与门槛劝退了大量用户。

新出现的Web3 to Earn项目大大降低了进入门槛。根据哔哔News的统计,Wirtual、Sweatcoin、Calo App、dotmoovs、Aircoins.io等新Web3项目支持移动端下载APP,用邮箱或者手机号注册就能玩。

硬币的一面是门槛降低,另一面是用户的收益也会相应降低。以Sweatcoin和Aircoins为例。Sweatcoin现在还不支持二级市场兑换,代币只能用于应用内600个品牌合作方商品的购买、拍卖或捐赠。Aircoins提币到地址需要满足价值达到20美元以上的条件。

尽管低门槛意味着低收益,但是对于Web3 to Earn的发展而言,低/无门槛仍然是趋势。

首先,用户是平台裂变的基础。

设想一下,一个Play to Earn游戏,要购买8888个NFT中的1个才能玩,那么这个游戏一旦有了热度,肯定是被有钱有闲的“精英用户”垄断。

另一个Play to Earn游戏,用户只要在手机上下载应用,注册邮箱就能开启Web3之旅,尽管财务回报趋向于0,但是普通用户都能参与进来,无论是薅羊毛的,追热点的,真正的游戏爱好者,或者其他,用户的范围和数量不被设限。

其次,高进入门槛不构成价格维稳的必要条件。

如果产品能直击市场痛点,功能能不断优化,玩法能不断解锁,社区和文化能逐步建立,那么价格就能反映价值。Uniswap就是很好的例子,以点对池的方式满足流动性和自动做市需求,提供简洁的功能和界面,使其在慷慨空投后,价格还能维稳。

Free to Earn的另一个好处在于onboard海量的Web2用户。据统计,到2021年11月,全球互联网用户数量达到49亿。Web2能成为Web3用户扩充的最直接来源。

让大量Web2用户低/无门槛体验Web3产品,他们将体会到NFT等数字资产为自己所有是什么意思;提现的过程会教育他们如何创建钱包,保管助记词;也会让他们知道Web3世界的账户——钱包地址无需重复注册就能应用于多个平台,也不会被第三方关闭。

扩大功能和场景,将Web3 to Earn嵌入生活

新的Web3 to Earn项目正在扩大应用的功能和场景。例如Move to Earn的范围已经延伸到

Bike to Earn,Drive to Earn,Exercise to Earn,Miditate to Earn。相关的项目有Wirtual、dotmoovs、VICMOVE、PUML Better Health、BikeRush、ZenCats等。

Web3 to Earn的形式也在变得更加有趣。例如,Solana上的Move to Earn项目Genopets通过移动设备提取玩家的运动数据,把它转化为经验值,经验值能用来升级游戏中的宠物,以此将运动和游戏结合起来。

Genopets将M2E与GameFi结合起来

功能的外延是用户需求逐渐被发现的结果。

天气不好的时候,兼具跳舞、瑜伽、冥想赚币功能的Move to Earn项目能弥补用户的户外跑步需求。对于有骑车出行习惯的用户而言,Bike to Earn项目能非常方便地嵌入到其生活中。他要做的只是下载APP,并在每次骑行之前打开应用。

Web3 to Earn项目也在更多地倡导运动、学习、环境保护、冥想正念等更积极的生活方式。

正如IOSG在《X to Earn:对死亡螺旋的正式挑战》一文中所述,对于Web3 to Earn项目,用户原本是抱着to Earn的目的,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他们开始认可一些非财务性回报,包括形体变得更加优美,身体变得更加健康,精神状态更积极向上等。

调查显示,对于这样的项目,即使进入死亡螺旋,83%的用户仍然愿意继续使用。甚至有用户愿意在项目失去热度后进场。相比于健身卡,Web3 to Earn项目带给用户的财务回报每天可见,用户每天会被激励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如果Stepn进入死亡螺旋,83%的用户仍会留下鞋子,来源:IOSG

例如,Solana上有一个叫Poppin的项目,主打Eat to Earn。拍下食物后,你可以获得一个Pop-bites虚拟宠物,Pop-bites通过每天拍摄食物照片的方式被投喂,Pop-bites长成什么样子取决于你的进食种类和数量,Pop-bites之间有进一步的GameFi玩法。虽然项目的信息还比较少,但是可以推测,这可能会是一个激励用户健康饮食,多样化饮食的项目。

除此之外,Web3 to Earn也能让用户以一种更有趣和新颖的方式追赶潮流。当你在社交平台晒出跑步赚了多少币,冥想赚了多少币的时候,你能展现自己前卫的生活方式,也能吸引其他Web3参与者和你互动。

社交属性由此展开。事实上,在哔哔News统计的83个Web3 to Earn项目中,有不少项目涉及社交功能,例如支持对创作者内容点赞,支持用户间聊天等。社交属性能够极大程度增强用户粘性。

Web2应用已经在强调社交的重要性。例如Keep社区中,健身达人晒健身成果、健康饮食,为其他用户带来激励作用。大众点评社区中,用户分享打卡经验,吸引其他用户前去体验。这应该也会成为Web3 to Earn项目的发展趋势。

结语

Web3的浪潮正在向我们袭来,并以to Earn的形式被加速采用。尽管裹挟着市场的不理性和泡沫,Web3 to Earn也在经历着改进和创新。进入门槛降低,to Earn功能和场景扩大,强调健康生活、环境保护理念,融入社交属性......

正如a16z所认同的,收入的未来是X to Earn。或许有一天,整个Web3 to Earn赛道在经历市场FOMO、贪婪、冷却后,将脱离投资属性,真正普及,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web心得体会30字3

作为一只从事软件测试将近10年的老鸟,如今在腾讯某测试团队任职测试主管一职。回首过往,从事软件测试这十年也有些许体会,写出来供大家思考,欢迎大家留言交流。

首先,先谈谈软实力,一个优秀的测试技术专家,我认为需要具备以下几个特性:

持续学习能力: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如果不持续学习,那么不出2年,你就会发现你只能当一个廉价的手工测试人员。所以如果能在工作中学习最好,不能的话,下班后保证2个小时的自学时间。几年下来,你就能发现自己的进步有多大。

沟通能力:

日常工作的沟通能力,和开发、产品、运维、客服同事的沟通要及时,表达要准确,多微笑、多倾听、保持良好轻松的同事关系。

正式场合的沟通能力,如项目周会、评审会议、总结会议,一定要提前做准备,讲什么、怎么讲,自己私下里先练习一下,这样在正式场合才能表达清楚、气定神闲、落落大方,给领导和同事留下一个好的印象。

团队合作能力:

首先从心态上,要强调整体的概念,放下单打独斗的想法。在实际项目中,体现为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资源共享、共同进退。这个时代已经不是一个英雄创造神话的年代了,只有团队的齐心协力才能把项目做好,这样的人往往也是公司最喜欢,最愿意去培养的人。

与优秀的人为伍: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对一个老大、和优秀的人共事,找一个优秀的伴侣、经常去参加一些牛人讲座、技术论坛,通过这些人的耳濡目染,一定会让你少走很多弯路。

其他还有很多软实力,但我个人认为以上几点比较重要。

在谈谈软件测试职业发展的思考。软件测试让你的发展可以分为两条路,第一条路是测试管理,第二条路就是测试技术专家,而在测试技术领域里,无外乎就是性能测试专家和自动化测试专家这两个方向。

明确了软件测试职业规划的三个方向,接下来就是如何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方向。

下面是我对于各个发展方向的几条建议和思考。

关于选择测试管理:

首先、你一定不是一个喜欢技术,对技术敏感的人,这个很容易判断。

第二,你一定是个善于沟通,组织协调能力强的人。

第三,你的长期抗压能力较强,上能顶住领导批评,下能顶住下属埋怨。能受得了委屈,吃的了亏。

第四,你对管理工作充满持续的激情,如果过去你是一个学生干部,那更加没问题。

总之,相对你的IQ,你的EQ更高。那么从性格上来说你比较适合做测试管理工作。

想要成为测试管理人才:

首先你一定要成为一个功能测试专家;通过参与至少2个完整项目的测试工作,你对测试理论、一个完整项目的测试流程、测试活动、测试输出了如指掌。

第二,尽量选择一个行业如电信、支付、网购、通讯等深入做下去,成为该领域的业务专家。因为测试经理的角色往往也是半个需求人员的角色。

第三,尽量在头三年的时间里,亲自参与功能测试、性能测试、自动化测试工作,为后面测试管理的招聘工作、测试计划、人员分配、任务安排打下一个良好的技术基础,说白了,测试管理工作也是一个技术管理岗位,没有一定的技术功底,很难开展后续的管理工作。

关于管理类思考:

不要不懂装懂。你不懂不会,不足以让组员瞧不起你;你不懂装懂,所有组员都会瞧不起你。管理就是管理,是把项目做好,不是让你练擒拿格斗,一定要制服组员。勇于上问、不耻下问,快速学习,这才是团队学习之道。

作为Lead,如果没什么重要事情,到点就走人——不然你的组员会碍于面子而陪着你。你有没有想过他还有可能要陪父母、妻子和儿女呢?如果你经常这么干,建议你看一看《二十美元的故事》这则小寓言。

要做权威,不要做学霸。我想说的是:下属进谏的速度和广度决定于你的心胸与宽容度。正因为大多数初级管理人员心胸狭窄、宽容度低,才导致了团队习惯性的“绝对上下一致”。据我所知,印度程序不是这样的风格,属下和领导、新手和权威可以心平气和地讨论分歧而不必面红耳赤。我的建议是:在团队中,不要等级观念,要平等;不要讽刺刻薄,要尊重;不要放不下架子,要宽容;不要目中无人,要谦虚。总之一句话:大家都是普通人,谁能跟谁差哪儿去呢?

关于选择测试技术专家:

选择技术这条路正好和测试管理人员具备的性格相反。

首先,你不喜欢组织协调这样的工作,你性格有些孤傲,不喜欢管理其他人,第二,你不一定是个技术狂热者,但你不排斥技术,你的动手能力较强,喜欢实践,能静下心来学习,那么你有成为一个技术专家的潜力。如果你掌握一门编程语言,或者有信心学好一门编程语言,那么恭喜你,你有成为自动化测试专家的潜力。通常,性能测试专家和自动化测试专家在技术上是相通的。

关于技术类思考:

软件工程的任何一个部分——从需求分析、架构设计到最后的Debug——都能引入Bug,有时候是单个引入,而有时候则是一窝一窝地引入。所以,优秀的测试员理应掌握丰富的软件工程知识。很难想象一个不懂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的工程师能够验收刚刚建好的大厦。

测试员不但需要学习编程,而且需要学习各种编程。初级测试员可以站在用户的角度上去观测和使用软件,以期找出Bug所在,但高级程序员更需要借助程序的原理来剖析更深刻的东西。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想深度测试Web程序,你应该学学Hacker;如果想研究.NET的程序,你应该学会MSIL;如果想深度Debug原生代码,你应该学习汇编、了解PE文件格式;如果想深度测试软件的安全性,你应该学学破解。总之,理想的测试员应该比程序员更深一个层次。

如果你确定了自己想要在测试领域发展下去并取得成就,那么无论是技术能力、管理能力还是其他软能力都是要不断学习和练习的。有一个著名的10000小时定律理论,即一个人想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经过1万个小时的锤炼。

道法自然,没事多学点东西;选择你所爱的,爱你所选择的;使自己和家人过的开心快乐,比什么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