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腾达网 > 心得体会 >

赤壁之战心得体会大学

赤壁之战的启发,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清玄讲棋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赤壁之战心得体会大学1

#头条创作挑战赛#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战役之一,发生于公元208年,其背景是东汉末年三国鼎立的局面。当时,曹操、孙权、刘备三方势力争霸,曹操率领大军进攻江东,想要谋取统一天下的目标。

曹操率领的大军在赤壁遭遇孙刘联军的阻截,两军在赤壁对峙。曹操采取诸葛亮出谋划策,建造船桥,企图趁机强攻孙刘联军。然而,赤壁的湍急水流、借风放火等计谋,最终导致了曹操的失败。

赤壁之战不仅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战争,也是中华文化中的经典之一。通过这场战役,我们可以看到古代中国军事战略智慧的应用,以及士兵的英勇与战斗力的提升。

曹操在这场战役中的失败,也启示着我们在生活、工作中不能只看到眼前利益,而需要在实现目标的同时,对环境、对他人有更深入的考虑和尊重。

除此之外,还有一段著名的故事,就是周瑜火烧连营的情节。在这个故事中,周瑜和黄盖设法引开曹操的注意力,然后将他的船军夜袭。在关键时刻,周瑜放火烧掉了曹军的大量军船。这段历史故事告诉我们,战争,虽然残酷无情,但凭借着周瑜与黄盖的智慧,最终扭转了战局。

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借鉴这些故事,学会用不同的思维角度去解决问题,并且不要被眼前困难或者反对所吓倒。只有锐意进取,才能不断超越自我,创造更为卓越的业绩。

赤壁之战心得体会大学2

  赤壁之战,是三国时代最著名也最具影响力的一场水战。它发生在东汉末年,当时北方的曹操已经平定了十八个州,拥有八十万大军,意图南下消灭南方的刘备和孙权两个势力,一统天下。曹操是西汉相国曹参的后裔,曹参是汉高祖刘邦的功臣。曹操借汉献帝之名,行自己之事,野心勃勃,专权跋扈。刘备和孙权则是盟友,刘备是汉景帝的后裔,他们以复兴汉室为己任,结成联盟,共同抵抗曹操。在长江赤壁一带,孙刘联军以黄盖诈降火攻的计策,大破曹操的水军,迫使曹操撤退。这场战役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也影响了后世的政治、文化和军事发展。

  赤壁之战的背景

  赤壁之战发生在公元208年的冬天,是三国时代最重要的一场战役之一。它的背景是这样的:

  -公元189年,汉灵帝去世,太后吕后掌握朝政,大将军何进企图诛杀宦官,引发了宫廷政变,何进被杀,宦官被灭。西凉军阀董卓趁机率军入京,废黜汉少帝刘辩,立汉献帝刘协为帝,控制朝政。

  -公元190年,董卓专横跋扈,引起了各地诸侯的反抗,形成了关东联军。联军中最强大的是河北军阀袁绍和豫州军阀袁术。袁绍是汉室宗亲,袁术则是富商出身。他们虽然同姓袁,但并不亲近。

  -公元191年,关东联军与董卓在汜水关交战,未能取胜。董卓为了避免被围攻,强迫汉献帝迁都长安,并放火烧毁了洛阳城。联军内部也出现了分裂和纷争。

  -公元192年,董卓的部将李傕、郭汜等人发动叛乱,杀死了董卓。但他们并没有恢复汉献帝的权力,反而在长安作乱。汉献帝被困于内乱之中。

  -公元196年,曹操率军救出了汉献帝,并护送他回到了洛阳。曹操借汉献帝之名,开始平定各地叛乱,并与袁绍、袁术等势力对峙。

  -公元198年,曹操击败了袁术,并夺取了其所持有的玉玺。玉玺是传说中的天子之符,曹操得到玉玺后更加壮大了自己的声望和势力。

  -公元200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战争。经过一年多的激战,曹操最终击溃了袁绍的主力,并攻占了其根据地邺城。袁绍逃到冀州治所平原(今河北省平原县),不久病死。他的两个儿子袁谭和袁尚争夺继承权,导致河北势力分裂。

  -公元202年,曹操趁机进攻河北,消灭了袁谭和袁尚的残余势力,并收降了他们的部将公孙瓒、田丰、沮授等人。至此,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十八个州,并拥有八十万大军。

  -公元207年,曹操平定了北方的乌桓,消灭了袁绍的两个儿子袁尚和袁熙,巩固了他在北方的统治。

  -公元208年,曹操统一了北方后,开始了南征的计划。他先派遣曹仁、曹洪等人率军进攻荆州,荆州刺史刘表虽然是汉室宗亲,但与刘备不和,因此没有与刘备联合抵抗曹操,而是采取了观望的态度。曹操的军队很快就攻占了荆州的南阳、宛等地,并逼近刘表的治所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刘表病逝后,其子刘琮继任荆州牧,但没有抵抗曹操的勇气,而是主动投降了曹操,并将荆州的兵马粮草都交给了曹操。曹操得到了荆州的资源后,更加壮大了自己的军队,并继续向南进发,目标是江东。

  赤壁之战的过程

  赤壁之战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孙刘联盟、火攻大破、曹操败退。具体如下:

  -孙刘联盟。孙权是江东之主,继承了孙坚和孙策在江东的基业。孙权虽然年轻,但有远见卓识,善于用人,拥有一批忠心耿耿、勇武善战的将领,如周瑜、鲁肃、诸葛瑾、甘宁、黄盖、周泰等。他与刘备也有着良好的关系,两人都是汉室宗亲和盟友,都有复兴汉室的志向。当曹操南下时,孙权和刘备都感到了危机。刘备当时在荆州与曹操对峙,他率领了三万余人逃离了荆州,并向江东求援。孙权一开始对是否抵抗曹操有些犹豫,因为他担心自己的实力不足以与曹操对抗。但在鲁肃和周瑜等人的劝说下,他最终决定与刘备结成联盟,并派出周瑜和程普等人率军迎接刘备。孙刘两军会师于赤壁(今湖北省咸宁市赤壁区)附近,并商定了共同抵抗曹操的计策。

  -火攻大破。曹操得知孙刘联盟后,并没有放弃南征的计划,而是更加自信地认为自己可以一举消灭两个敌人。他率领八十万大军沿长江而下,准备与孙刘两军决战。由于曹操的水军多为北方人,不习水战,且多有晕船之症,因此曹操命令水军将船只用铁链相连,以防摇晃。这样做虽然可以稳定水军,但也使得船只失去了灵活性,成为了火攻的最佳目标。孙刘联军的谋士诸葛亮、周瑜、鲁肃等人看出了曹操的弱点,便设计了一场火攻的计划。他们先派出黄盖假装投降曹操,引诱曹操放松警惕。然后在适当的时机,黄盖率领一批装满火油和草料的船只向曹操的水军冲去,并点燃了船上的火物。曹操的水军被火势所惊,无法逃避,很快就陷入了火海之中。孙刘联军趁机发动总攻,将曹操的水军击溃。

  -曹操败退。曹操本人也差点被杀,幸亏张辽等人护送他逃走。这场战役中,曹操损失了大半的兵马和粮草,被迫撤退。

  赤壁之战的影响

  赤壁之战是三国时代最具有决定性的一场战役,它对后世的政治、文化和军事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体如下:

  -政治影响。赤壁之战打破了曹操一统天下的局面,使得孙刘两家得以保存江南和西川的领土,从而形成了三国鼎立的格局。这一格局持续了四十多年,直到西晋灭亡吴国为止。赤壁之战也使得汉室名存实亡,曹操和刘备都开始自立为王,而孙权则直接称帝,开创了吴国。赤壁之战也促进了三国之间的外交和互动,使得各国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和合作。

  -文化影响。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水战之一,也是中国文化中最经典的故事之一。赤壁之战不仅展现了孙刘联军的智勇和曹操的骄傲和失误,也展现了诸葛亮、周瑜、黄盖等人的谋略和英雄气概。赤壁之战也引起了后世文人墨客的敬仰和想象,产生了许多优秀的诗词和散文,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李白的《早发白帝城》、王勃的《滕王阁序》等。这些作品虽然不都是赤壁之战当时或参与者所作,但都借用了赤壁之战的历史典故,抒发了自己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感慨和评价。

  -军事影响。赤壁之战是一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以智胜力的典范,它展示了火攻、水战、诈降等多种军事技巧和策略,也展示了联合抗敌、利用地形、抓住时机等多种军事原则和思想。赤壁之战对后世的水战和火攻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也对后世的军事理论和实践都有着深刻的启示。

赤壁之战心得体会大学3

三国,是一段有着独特魅力的历史。拥有着一群忠实的粉丝,直到现在仍然有人愿意研究这段时期所发生的不同的故事。

历史是没有“如果”的,对很多粉丝来说,希望那个“如果”有存在的可能,也总有人会去聊一聊那些没有发生的“如果”!

“赤壁之战”,对于三国这段历史来说,是一场非常重要的战役,正是这场战争,改变了三国的格局,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形。也是这场战争让很多三国的粉丝浮想联翩。

其中,粉丝们最愿意议论的事情莫过于,如果曹操在“赤壁之战”之中阵亡,三国的格局将会怎样?刘备和孙权是否会迎来一个更加强大的对手?

“赤壁之战”始末!

建安十三年,是三国时期的转折点。此时的曹操无疑是整个三国中最大的赢家,到了知天命的年纪,曹操没有享清福,而是正在酝酿着一场更大的计划!

那年的孟德,意气风发,丝毫没有显出老态。建安十三年初,对孟德来说也是尤为重要的,现在的孟德,灭得了“三公”,坐的稳“丞相”。杀的起“孔融”,唬的住“马腾”。孟德宫门咳一咳,献帝龙椅抖一抖!

此时的曹孟德,早已经不安于北方的浅滩,他的将领和战士们已经做好了准备,阿满为自己的“南征之行”扫清了一切障碍,“赤壁之战”的前奏就这样悄然的拉响了。

曹操,解决了自己在朝廷的敌对势力,稳固了自己的权利,从而震慑了那些外部想要反叛自己的人,现在对曹操来说,首要的战略目标就是荆州牧刘表。

命运之神在此时也眷顾了这位奸雄,曹操的军队还没有到达荆州地界,刘表就驾鹤西去。最终,刘表的爱将和小儿子将整个荆州,拱手相让于“曹丞相”。

在一个中立的角度说,蔡瑁和张允的所作所为并没有什么不妥,此时的曹操如日中天,势如破竹,南征的决心让很多人早已吓破了胆。他们对荆州的态度是势在必得,荆州势力是不可能和东吴联盟的。主要原因是孙坚是和刘表打仗时战死的。

此时的荆州势力带甲十万,若硬碰一下,也不是没有胜算,只是荆州队伍中,再也没有了热血男儿,就算有,战争打赢了,也难逃东吴的算计。所以现在投诚是最好的选择。

刘备肯定是不会投降的,一心想要成事的人,需要的是机会,在曹操那里的刘备是没有机会的。

最终,刘备和孙权达成了联盟,两家合力一致抗曹,此时的曹操,刚刚拿下荆州,兵力扩充的很,又得到了一批善于水战的将领,统一华夏,指日可待。

有着三国时期最精锐的部队的曹操,面对东吴这样弹丸之地,是蔑视的,是不屑一顾的。

曹操曾休书一封告知孙权,老夫准备带八十万人去你那江东之地打打猎,这封信,让一半的东吴臣子成为了主降派,而那另外一半的一半是墙头草,只有极少数的人成为了坚持的“主战派”。

周瑜,是东吴主战派的主角,也是赤壁之战的主角。面对曹操的铁锁连舟,百万雄师,丝毫没有畏惧。最终,周瑜用了三万甲士就把曹操赶回了许都老家。

虽然曹操号称八十万人马,但实际只有二十多万,刘备和孙权的联盟军只有区区五万人,即便是面对二十万,也是一个明显的差距。周瑜啃了三国最难啃的骨头,比当年孟德啃袁绍那块还难啃。

周瑜啃下了这块硬骨头,刘皇叔也趁机拿下了荆州,靠着荆州这块根据地,刘皇叔又拿下了益州和汉中这两块宝地,而此时的“三国鼎立”也正式拉开序幕!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关羽在华容道放走了曹操,这才让“三国鼎立”形成,这么多年,一直有一种这样的声音,那就是如果曹操战死,三国的格局,将会是怎样?

如果曹操战死,三国的格局将会怎么样?

对于曹操来说,在赤壁之战中战死的可能性是非常渺茫的。

首先,是孙刘联军,并没有足够的能力全歼曹军,对于联军来说,击溃、击退已经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了,蚕食和收复一些土地是有可能的,全歼和杀死曹操,着实是不敢想的事情,毕竟赤壁之战的胜利还是有一点运气成分的。

再者,对于当时的刘备来说,杀死曹操不是一个“好主意”,想必诸葛亮早已制定了在赤壁之战后的计划,那就是用最快的时间,取得整个荆州的控制权,事实也证明了,刘皇叔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他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到荆襄之地,让孙权完全没有反应过来。

如果曹操真的在赤壁之战中战死,那么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整个中国将面临一个全新的局面,一个混乱的局面!

建安十三年的曹丞相,还没有成为魏王,更没有世子,此时的曹昂无论是在历史,还是小说中都已经战死了。

面对此等局面,曹操最有可能继承衣钵的人就是曹丕,只是作为次子的曹彰也并不是什么善茬,一场夺嫡之战是在所难免的,此时的曹植也有十六岁了,成为夺嫡的候选人也是有可能的,其余的孩子多半是退出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主要是曹操的手下大致分成三股势力,第一个势力就是曹操的本家,就是以曹姓为主的势力。第二股势力就是夏侯家,也就是曹操还没有改姓的本家,第三股势力,就是这两股势力之外的武将和幕僚。

面对三位少爷,一场大战真是一触即发,搞不好就要重蹈袁绍家的老路。夺嫡之战,只是曹操死后的开场戏,此时的韩遂和马腾,完全可以打着“清君侧”的旗号掀起大旗造反,他们只要联动一下刘备和孙权,曹操的势力最终被瓦解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在这场游戏中,最终,获利最大的想必就是孙权,这是刘备最不想看到的。孙权有着非常可靠完整的建制体系,在赤壁之战以后,实力也有着很大的增长。

面对曹家的夺嫡之战,一年两年是打不完的,打个三年五年都是有可能的。最终,就是让孙权这只大花猫成为了大老虎。

面对这样的局面,刘皇叔指定是不想看到的,对于他来说,取益州的刘璋是最重要的事情,蚕食曹操的土地,他有心无力,他的精力不允许他一心二用。

诸葛亮的隆中对,目的就是在赤壁之战之后,用曹操去牵制孙权和张鲁等势力,好让刘皇叔直取益州,成为三国鼎立的新势力。如果曹操死了,三国鼎立很难形成,刘皇叔也很难建立蜀汉。

当然这只是一种猜想,一种假设,一种如果。但如果不是就这一种,还有一种倾向,就是刘备和孙权会迎来一个新的对手,一个比曹操更强大的对手,那就是北方的少数民族,更有人猜想,“五胡乱华”会提前!不知是不是有这样的可能呢?

刘备和孙权的“假想敌”是“乌桓”和“匈奴”?

秦末常年的战乱,导致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崛起,汉朝的建立,只是对中原腹地进行了统治,对于整个大漠那真是一点掌控能力没有。此时汉朝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正是草原的雄鹰,匈奴人。

匈奴的强大,主要是因为汉初军事实力的没落。为了和平和生存,汉朝只能选择耻辱的方式获得喘息的机会,那就是“和亲”。多年以后,汉朝再也没有给匈奴人机会!

汉武帝的出现,打破了匈奴和汉朝的差距。经过多年的治理,国家开始富庶,开始强大,对匈奴的打击是必然的。

多年的纵容也让匈奴开始骄傲,开始懈怠。最终,走向了衰败!在汉武帝策划的一系列军事打击下,匈奴人对汉朝再也没有了往日的威胁!

汉武帝以后,匈奴人也是一直存在的,只是再也没了往日的辉煌,汉朝对匈奴的打击一直没有停止过,基本保持着全胜的战绩。匈奴对内的矛盾也一直都在,这让匈奴经常分裂成多个部落。

在这之后,匈奴人也没有迎来一位杰出的统治者,一直到东汉,匈奴的分裂还在进行,最终,匈奴连自己曾经统治的鲜卑人也打不过了!

鲜卑,是东胡族群的一个支系,以前在兴安岭一带生活,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个游牧的民族来到了蒙古高原这片土地上,早年在匈奴强大的时候,鲜卑族没少挨欺负和鲜卑人有着相同遭遇的还有乌桓人。

乌桓的崛起,主要原因是汉朝和匈奴都在走向没落。东汉末年,汉朝内乱,此时的乌桓渐渐形成了气候,巅峰期的乌桓统治者几十万的居民,带甲也有几万人马。

三国时期,乌桓与曹操死敌袁绍交好,在袁绍兵败后,收留了袁绍的儿子袁尚,并多次进犯汉地,让曹操十分恼怒。

建安十二年,曹操带着自己的人马,开启了征乌桓之战,最终,在“白狼山之战”一举拿下乌桓,张辽作为主将,还斩杀了乌桓的大单于。至此乌桓对华夏的威胁,便不复存在了。

战争结束以后,为了方便管制,很多乌桓人被曹操迁到了中原来生活,在这之后,乌桓人也发生过叛变,只是都没有掀起什么风浪,多半是被镇压了。

少数的乌桓人逃回了原住地,那些原住地没有离开的乌桓人,最终,也被鲜卑人同化了,毕竟几百年前他们都是一家人。

“匈奴”和“乌桓”即便是在曹操死后,也不可能成为刘备和孙权的劲敌,随着常年的军事打击,匈奴和乌桓的实力大大的被削弱了,当然在蒙古高原那一亩三分地之中,“匈奴”和“乌桓”的被削弱,一定会促使鲜卑一族的崛起。

此时的草原霸主,终究有一天会趁势入主中原,如果曹操在赤壁之战中战死,鲜卑无疑也会成为最大的受益者,至少鲜卑会蚕食曹操势力的北方地区和辽东地区,这样的鲜卑会变得更加强大,甚至可以抗衡孙权和刘备!

刘备和孙权的“劲敌”是“鲜卑”?

有传言,当年的东胡人和匈奴人发生了摩擦,战败以后,一群东胡人逃到了鲜卑山避难,在那之后,这群人就被称之为“鲜卑人”。

汉王朝对匈奴的打击,让鲜卑人有了喘息发展的机会,匈奴对其的统治力也渐渐的在削弱。鲜卑主动的臣服于汉朝,目的就是为了摆脱匈奴人的统治,在那之后,鲜卑人以一种全新的姿态走上了历史的舞台!

汉朝末年,鲜卑一族出现了一位杰出的统治者,即“檀石槐”,在其的统治下,鲜卑一度成为汉末的威胁,只是在其死后,鲜卑便再次分裂成多个小部落。

轲比能,是鲜卑部族中的一位统治者,在乌桓和曹操打的不可开交的时候,轲比能对曹魏的态度一直都是非常友好的,柯比能对曹操的讨好,让鲜卑有了发展的空间,曹操对南匈奴和乌桓的治理,给鲜卑走向强大埋下了伏笔。

对于一个民族来说,能不能走向强大,有一个勇敢聪慧的统治者是必须的,轲比能显然是具备了这两项条件的。如果曹操在赤壁之战中战死,轲比能绝对有能力统治整个蒙古高原,在那之后,进犯中原也是有可能的。到那时候,鲜卑成为刘备和孙权最强大的敌人也不是不可能。

只是轲比能没有完成这个梦想,曹操没有死,终结轲比能梦想的是一个曹魏刺客!

三国时期,这些少数民族之所以没有登上舞台,不是因为他们太弱,而是他们的对手曹操实在是太强大了。曹操的勇猛,挡住了匈奴和乌桓的野心,但也给后人留下了一个强大的隐患。

多年以后,晋朝的统治延续了150多年,在这漫长的时间里,晋朝的统治者多是昏庸无能之辈,“八王之乱”是导致整个华夏国力走向衰败的主要原因,在这期间,鲜卑等少数民族的奋斗史正好和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多年以后,这些少数民族开始入侵华夏中原,在他们梦寐以求的土地上建立政权。

赤壁之战没死的曹操,终究还是离去了。他用勇猛挡住的敌人,终究还是来到了这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