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腾达网 > 心得体会 >

中国载人航天历程心得体会

征战太空,交出精彩答卷,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中国日报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中国载人航天历程心得体会1

庄严的敬礼、挺拔的身姿、自信的微笑……2月17日下午,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神采奕奕地出现在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这是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从太空返回后首次与媒体和公众见面。

陈冬是我国首个在太空驻留时间超过200天的航天员;刘洋时隔10年,二叩苍穹,在自己的首次舱外活动中完成既定任务;蔡旭哲经过12年的艰苦训练和等待,终于飞天圆梦……见面会上,3名航天员分享了他们飞天之旅的精彩故事。

在最好的时代,与最美的太空家园相遇,3名航天员感慨地表示,我们在太空见证了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组装完成。作为新时代的航天员,我们是幸运的,有幸赶上了一个好时代,我们由衷为伟大的祖国感到骄傲和自豪。

陈冬:再度出征,初心如磐

2016年,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成功飞天,首次征战太空的陈冬,目光如炬。

2022年,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奔向中国空间站。作为中国航天史上最年轻的指令长,陈冬再度出征,初心如磐。

见面会上,陈冬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明亮的眼神愈发坚毅:“我第一次担任指令长,还好有两位战友与我并肩作战。”当被问到如何评价乘组的表现时,他自信地回答:“我们用精细操作、精心实施,换来了精彩答卷。”

在太空迎来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和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3次出舱,1次太空授课……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在太空的每一天,都安排得很满。

回忆起在太空迎接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时的情景,陈冬仍激动不已:“神舟十五号发射时,我们兴奋得手都拍红了……费俊龙‘飘’进来之后,我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刘洋:不负时代,不负华年

11年前,刘洋成为我国首位飞上太空的女航天员。那时的她无法想象,有一天,自己会和战友亲手将天上宫阙由神话变成现实。

2022年9月1日,刘洋和陈冬首次从问天实验舱气闸舱出舱实施舱外活动,历时约6小时,完成既定任务。“返回出舱口时,一轮红日喷薄而出,那一刻不负使命的如释重负,渺观宇宙的美不胜收让我难以忘怀。”刘洋说。

183个日日夜夜,有太多难忘的时刻、自豪的瞬间。“第一次在太空过中秋,共赏明月,同寄相思;第一次在太空为祖国庆生,灯火璀璨,山河壮阔。”有太多的第一次,带给刘洋惊喜与欢乐,“难忘与神十五战友的胜利会师,战友们为我们精心准备的太空礼物;难忘在太空中过生日时,爱人为我写的卡片,一双儿女为我唱的歌……”

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太空家园”遨游苍穹,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还在太空出差。刘洋感慨地说,一张“太空会师”全家福,是中国载人航天30年踔厉奋发的见证,是无数航天人不负时代、不负华年的最好见证。

蔡旭哲:星光不问赶路人

“风景不错,好天!”这是蔡旭哲首次出舱时发出的感叹。面对眼前蔚蓝色的星球,一句家常话,拉近了人们与太空家园的距离。

一棵棵充满希望的绿色植物,将太空家园装点得生机盎然。在太空家园种菜是什么体验?蔡旭哲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心得:“没有太阳光线照射,没有地面阳光照射充沛,对于喜欢光照的植物来说更不易生长……”

这场星辰之约,蔡旭哲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任务期间,他通过“天桥”实现了首次跨舱段舱外行走,圆满完成了小机械臂助力手柄安装等任务。经过6个月的任务考验,他对自己和中国载人航天都有了更大的信心和期待。

“中国空间站任务是一场接力赛,我们责无旁贷都是这场接力赛的队员,所以要时刻准备接受挑选。”谈到疗养恢复后的安排,蔡旭哲表示,“期待能够再次出征,飞向更深更远的太空。”

(本报北京2月17日电)

来源:中国军网

中国载人航天历程心得体会2

“希望广大航天青年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勇于创新突破,在逐梦太空的征途上发出青春的夺目光彩,为我国航天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再立新功。”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站建造青年团队回信,向航天战线全体青年致以节日的祝贺,并提出殷切期望。总书记的回信不仅是对奋战在航天战线青年们殷切的厚爱、巨大的鼓舞,也激励着在全国各条战线拼搏的青年朋友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勇做民族伟大复兴的追梦者、圆梦人。

青春因为理想而澎湃。青春奋斗,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生命力所在。航天战线上的青年朋友正是新时代青年奋斗逐梦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从天宫、北斗、嫦娥到天和、天问、羲和,中国航天不断创造新的历史,正是一大批航天青年传承航天前辈们的忠诚与梦想,挑大梁、担重任,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敢拼敢赢的精神风貌。

与祖国同奋进,与时代齐发展,与航天共进步。航天事业是国家安全的基石、科技强国的支撑、民族复兴的脊梁。展望中国航天事业的未来,航天战线的广大青年们要时刻铭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传承和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瞄准世界航天科技前沿,练就过硬本领、矢志艰苦奋斗、勇于创新创造,争做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的生力军和突击队,在逐梦太空的征途上发出青春的夺目光彩。

“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这是党和人民对亿万青年的信任与嘱托。当代青年与强起来的共和国同呼吸、共成长,血液里始终奔涌着与前辈一样的爱国激情!无论是神舟飞天,还是“嫦娥”奔月,抑或“天问”探火,都是我们民族精神与国家荣誉的深情绽放!以航天战线上的青年们为楷模,广大青年要接好民族复兴的接力棒,高举理想的旗帜、坚定奋斗的雄心,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建功立业,为青春打下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味的时代底色。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新时代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建功立业难得的人生际遇,也肩负“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我们要将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导化为每个人前进的无穷动力,做时代见证者,更要做时代的奋斗者,始终高扬爱国的旗帜,树立远大的理想,把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统一起来,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在为祖国奋斗、为人民奉献的征程中不断超越“小我”、成就“大我”,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我们的奋斗中梦想成真。

央视评论员

来源: 央视网

中国载人航天历程心得体会3

【联播+】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这个先贤千年前的畅想在新时代变为了现实。10月20日,早8时45分,迎着朝阳,我国自主研发的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缓缓步入轨道,随后从水面高速滑行顺利升空,空中盘旋、低空通场,20分钟后顺利着水降落。

“鲲龙”展翼,一飞冲天!

当天,习近平总书记对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水上首飞成功发来贺电,他指出,这是我国航空工业坚持自主创新取得的又一重大科技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不止一次强调坚持创新驱动,为我国新时代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期望、指明了方向、规划了蓝图。

核心:坚持自主创新

“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AG600水上首飞圆满成功,是我国航空工业坚持自主创新取得的又一重大科技成果。”

中国制造,当以创新为灵魂。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我们要做一个强国,就一定要把装备制造业搞上去,把大飞机搞上去,起带动作用、标志性作用。”

一段时期以来,航空发动机、航电系统、高端材料等诸多航空核心技术亟待全力突破。特别是中国大飞机需要更强劲的“中国心脏”。

2016年,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公司成立,自此创新发展航空发动机成为国家意志,彰显了中国自主打造航空“心脏”的决心。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坚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大胆创新,锐意改革。

此次贺电,并不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国产大飞机的首次关注,早在2014年,总书记就曾亲自登上我国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展示样机,坐在驾驶舱主驾驶的座位上,了解速度表、高度表、航迹图等。3年后, C919即攻克了100多项核心关键技术,首飞成功。截至目前,C919虽仍处于研制阶段,但全球订单已经到达了800多架,大大带动了国内飞机制造产业链的发展。



中国制造从未停步。此次备受关注的可“上天入海”的AG600大型水陆两栖飞机爬坡过坎,历经了45个科目的调整试飞,超过1万次的滑行实验,以及低速、中速和高速滑行的反复测试,在十余所高校的数以万计的科研人员参与到研制下,最终全机核心系统的设备国产化率达到100%,再一次实现了中国人在航空领域的全新突破。下一步,AG600将加快研制步伐,尽快进入市场,满足国家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对大型航空装备的需求。

我国现代航空工业白手起家,中国飞机制造业走过了一段艰难、坎坷、曲折的历程,也走出了一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之路。

正如总书记所说,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

发展:人才是创新第一资源

“全体参研单位和人员奋勇拼搏、攻坚克难,项目研制实现重要突破。我向同志们表示衷心的祝贺。”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也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一切创新成果都是人做出来的。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

从“天眼”探空到“蛟龙”探海,从页岩气勘探到量子计算机研发,众多重大科技成果的问世,莫不源于科技工作者的忘我投入、奋力攻关。

人才有多重要?习近平强调,要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聚集人才,着力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

当前,我国高水平创新人才仍然不足,特别是科技领军人才匮乏。



2018年5月28日,习近平出席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图片来自:新华网)

着眼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对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提出要求,要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引领科技发展方向,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培养造就大批优秀科技人才,要加强人才投入,优化人才政策,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构建有效的引才用才机制,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创新局面!

目标:建设航空强国

“希望各有关方面继续弘扬航空报国精神,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奋力推动创新发展,再接再厉,大力协同,确保项目研制成功,继续为满足我国应急救援体系和国家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建设需要、实现建设航空强国目标而奋斗。”

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二,但不少领域大而不强、大而不优。由航空大国到航空强国的转变仍需攻坚克难。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航空航天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重点领域。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就明确提出了建设航天强国的战略目标。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一代又一代的中国航空人继承弘扬航空报国精神,敢于创新、自力更生,不断推动我国航空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



从人造卫星到载人航天,从月球探测到火星计划,从“悟空”到“墨子”,从“天宫”到“天舟”,多项航天工程取得重大成就。我国进入空间和应用空间能力实现质的飞跃,中国航天事业一步步走向辉煌。

贺电当日,我国航天事业的发祥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迎来60岁生日。2013年,习近平曾在此接见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参研参试单位代表,他指出,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2016年起,党中央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旨在铭记历史、传承精神,激发全民尤其是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热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力量。

未来3年,我国航天领域将有多个“大动作”,包括载人空间站建设,嫦娥四号、嫦娥五号探月工程,首次火星探测工程,以及全面建成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和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等。

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航天成果不断转化:足不出户,“风云”帮你知天象,出门在外,“北斗”帮你导航...... 一系列普惠民生的航天重大工程正铺就美好生活新画卷。

(文/田宏 部分资料来源:新华网、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