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腾达网 > 心得体会 >

职场修炼工作心得体会总结

一个人最难得的修行:悟透工作,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破局者Breaker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职场修炼工作心得体会总结1

前不久,一个“外卖小哥的一天”上了热搜第一。


小哥一天跑65单,吃一顿饭,从早上6点到晚上23点送出最后一单,坚持工作超过16个小时。


无数网友泪目感叹:成年人的每一瞬,都浸透了辛苦的血泪。


也有不少网友评论:生活那么累,不如就此躺下吧,18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在戏谑和自嘲中,我们真的能心安理得彻底躺平吗?


中年以后,四方都是压力,叛逆的孩子、老病的父母、一地鸡毛的婚姻、捉襟见肘的收入。



不敢躺,也躺不了。


正如张爱玲说的:“中年人,时常会觉得孤独,每天一睁开眼,发现身边全是需要依靠你的人,却没有一个你能依靠的人。”


一个真正的中年人,身上压满担子,从不单单为自己而活。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同时,一个合格的成年人,也只有不断修行自己,才能为自己为家人撑起一片天。




最近有一个国产剧口碑收视双炸裂,那就是《三悦找到了新工作》。


很多网友看了都深有共鸣:


躺平一时爽,焦虑却不会缺席,认真生活后,才发现工作的意义。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为啥这么说呢?


女主角赵三悦老大不小了,却在家混吃啃老,摆烂躺平,不去工作,也不去社交;


在与母亲爆发激烈争吵后就毅然离家出走甚至寻死觅活。


却被郭柯宇演的过来人大姨劝住,然后阴差阳错的介绍到市殡仪馆工作。


在与死者以及死者家属产生故事的过程中,赵三悦找到了这份工作的“有意思”;


在与同事以及师傅的磨合中,她发现了这份工作的专业和神圣性;


还运用到了自己大学的专业技能,把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更找到了自己的热情和价值感。


所以说,我们大部分普通人,其实不可能永远靠躺平去逃避生活的苦与痛。


因为不管是生活的意义,还是工作的意义,不是躺出来的,不是问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


真诚的为自己的每一次进步鼓掌,完成一次方案、和同事们配合出好的项目、参加公司的一次活动宣讲......



这些小的环节,都能让我们不断提升工作的价值感。


而当你持续的走下去,就能不断找到生存下去的确定感。


罗翔老师和余华老师前不久在采访时就提到:


真正能治愈精神内耗的,是一个人是否有可持续发展思维。


这种思维,是打开时间观,用一生去衡量自己。


不因一时创业失败、婚姻不幸、工作挫败而否定自己。


站在时间的长河里,幸与不幸,都是一种完整。


只有持续的行动起来,才能成为行动和思想上的巨人。




朋友吐槽,三十五岁后,面对结婚的压力,房贷的压力。


工作就成了流水线做工,每天两点一线。


又担心随时失业,又不想努力,又不敢不干,每天枯燥的重复中有着巨大的虚无感。


上班上的就不想动了,虽然不上不下,但也不想再面对新的工作状况。


如果职场环境和工作里的人际关系再复杂一点,那真的是上班如“上坟”!


感觉累的不仅是工作本身,更是这些巨大的消耗。


很多时候,你讨厌的不是工作,而是害怕工作里的“未知态”。



人都有趋利避害的天性,当新的事物产生的时候。


人最先反应的就是恐惧这一心理,然后再产生生理上的不自在。


进而发展成一种焦灼的状态,然后在时间消磨中丧失掉激情感。


但其实,工作本身就意味着未知和挑战。


德国思想家马尔库塞说:


丧失了否定批判和超越能力的人,不仅不再有能力去追求;


也不再有能力去想象与现实生活不同的另外一种生活。


这世上不管是活着还是赚钱都辛苦,但最怕的是我们丧失了自我成长的特质。


在生活和时间的洪流冲刷下只剩麻木干瘪的心。



风靡全球的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就讲了女主角安迪入职顶级时尚杂志公司。


从一个菜鸟实习生,一路过关斩将,一路解决各种突发状况,一路打开自己。


从品味糟糕到衣品极佳,情商逆商疯狂成长的故事。


影片里有一个细节非常的写实且震撼:


安迪开始是一个行业小白、且是一个习惯性抱怨,不主动解决问题的人。


却在同事的点拨下,主动求变,一点点成长为一个具备学习型思维的人。


争取到了去巴黎时装周的机会,也赢得了时尚圈一把手,主编米兰达的赏识。



是啊,终身学习,才是最大的安全感。


一个成长型的人,永远不惧怕工作,也永远有能力在不确定性里创造生活。


我们没有任何人能逃避工作,就算换一份工作,工作还是要继续,它就是人生的一部分。


与其被它日渐消磨,不如主动掌控工作,不断精进深耕自己,做一个有成长型思维的人。




大哲学家罗素曾调侃同事说:


精神濒临崩溃的症状之一,就是相信自己的工作无比重要。


深以为然,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对我们在乎的东西赋予过多的期待。


而那正成了压垮我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德高望重的禅师有三个弟子,禅师想到自己年事已高,衣钵得传下去。


于是禅师为了考验三个徒弟,给三个徒弟安排了三个月劈柴挑水的重复性工作。


等到三个月满了,禅师分别把三个徒弟叫到禅房问三个人有什么心得。


大徒弟说自己手上都是茧;二徒弟说自己肩膀都是伤,但身体结实了;只有小徒弟说自己眼里都是美景。


禅师摸摸小徒弟的头,欣慰的笑了。


原来,三个月,从夏到秋,从山上到山下,夏有清泉蝉鸣,秋有层林浸染。


小徒弟都尽收眼底,至此境界已然不同。



大多数人都像大徒弟一样,只看的到工作带给自己的不好的结果。


再者像二徒弟,看到工作带给自己的是对等收益,属于给多少钱干多少活的人。


只有小徒弟这类人,不以工作结果论成败,不以工作意义论英雄。


享受过程后,反倒收获了更多。


我们总是以结果论、意义论,去衡量人生乃至一份工作。


当一切不如意的时候,又经常质疑自己的选择!


其实,做一件事,不一定非要成功;而是你学到了什么,有时失败反而能学到更多。


曾仕强说:“因上精进,果上随缘;物来顺应,事来应事。”


当我们能做到只问耕耘的时候,那结果就一定是好的!


2022快结束了,接下来的日子,希望我们都能学会在工作中修行,收获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那具体怎么做呢?



1、注重工作体验


像认真生活一样去认真工作。


找到自己最熟悉的工作节奏,适当交聊得来的同事做朋友,这有利于我们建立舒适的工作氛围。


2、更职业化


向上管理,给领导ddl;横向管理,给同事正向的工作反馈,有利于建立我们正向的工作流程优化网络。


3、更新迭代


不要让固有的工作模式、工作习惯束缚自己,不断更新自己的工作知识。


吸收最前沿的工作方法,这有利于我们的精力管理,提高效率。




《孟子·万章下》里提到一种真正躺平的状态叫“抱关击柝”。


讲的是孔子在人生的巨变中,在做管理仓库的小官和掌管牛羊的小吏时。


安于那种状态,什么也不管了,只把手头的事做好。


他说:‘把账算好就行了。’‘牛羊能茁壮成长就行了。’


孟子解释说,很多时候,我们就是应该不为了什么,而去做什么。


人到了一定年纪,很多时候都是生活在推着我们向前。


但把眼前的事做好,把手头的工作做好,就能让我们找到意义感和价值感。


在生活的洪流里,工作就是那个稳定的锚,尽管我们吐槽工作,苦乐参半,但我们离不开它!

职场修炼工作心得体会总结2

原标题:职场“萌新”的培训心得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彭冰 通讯员 任丽敏

“说十遍,不如动手干一次”,经历了厂内第一实习岗位的历练后,近日,吉林石化电石厂去年新入职的“00”后大学生魏少志被安排到吉林石化建修公司,开始历时7个月的第二岗位实习,在参加培训的过程中,他不紧感慨连连。

机泵找正,是这两周培训的重点难点,讲课的老师叫李永翔,是吉林石化响当当的技术“大咖”,李师傅先从理论入手,再领大家进入实际操作,一步一步循序渐进。

“刚才给你们发量具了,我们先来看看百分表怎么使用,机泵找正最关键的就是这个表……”魏少志一边听,一边拿起百分表仔细端详。

“首先要把表调零,这里有个转盘,把零刻度对准表针,调零之后就可以测量了,你们想想,这个是测什么数值的?” 李师傅问道。

大家摆弄着手里的百分表,因为以前从来没接触过,你一句我一句猜测着它的用途。

等了一会,发现大家都没说出个所以然来,李师傅一手拿起表,一手放平当做被测面,演示道:“看没看到这里是滑动的,有弹性,可以用来测跳动值。”

“那它要固定在哪呢?”魏少志问道。

“小伙子,你有点着急了,我们首先得了解这块表的原理和量程。 你们看,拉伸表头表针往逆时针方向转,我们记为负值,压缩表头表针往顺时针方向转,我们记为正值,表针转一圈是一毫米,转几圈就测出几毫米。”接下来,李师傅看向魏少志,抛出了问题:“如果我们用夹具把表固定在泵上,表头测电机联轴器的上表面,180度旋转表,发现表针逆时针转了一圈,说明什么?”

魏少志挠了挠头,一时间脑袋里一团浆糊,张了几次嘴也没说出话来,李师傅和蔼地笑了,说道:“说明电机高于泵呀,你看……”

接下来,李师傅又分析了机泵找正的理论计算,逻辑清晰,让台下那些“职场小白”思路大开:“李师傅,我们在学校学的知识面还是太浅了,听您这一讲解就知道怎么用、用在什么地方了。”

李师傅忽然变得严肃:“不是学的浅,而是你们自己不往深处钻。你要不停问自己,至少要问5个为什么,才能把这个问题吃透。这个轴承是怎么定位的?是怎么配合的?为什么选用这样的轴承?那个种类为什么不行……”

李师傅的话,始终在魏少志的脑海中回荡,他深有感触地说:“刚分配到电石厂时,跟着班组师傅去巡检,看着现场大大小小的仪表,管线连着阀门,没觉得有什么大不了,但每次刨根问底却常常问‘跑偏’,闹出笑话。现在我知道了,我缺少的就是‘挤’和‘钻’的精神,以后一定多问几个为什么,经常低头审视自己的缺陷与不足。”

职场修炼工作心得体会总结3

在每天工作的职场里,除了所有者和少数高管之外,作为大多数普通员工的我们,有很多“嗤之以鼻”的事,具体可概括为:虽然公司有规则、看起来也在遵守,结果事与愿违,我们不甘心最后发觉仍然无可奈何。如果你对此感同身受,不妨读一读吴思老师的《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书中通过大明王朝中期人才选拔“论资排辈+掣签选人”的故事给我们上了一趟职场课。

故事概述

明朝万历年间名臣孙丕扬,年轻时候当御史“以严为治”,不畏权势与权臣宦官相抗衡,当刑部尚书“理案迅捷”,为提高效率明确了三法司职责。就是这样一个看起来相对清明的官吏,在62岁出任吏部尚书(主管人事和官员的部长)后,竟想出了抽签选人的方法,在论资排辈的官场上演了一波令人窒息的操作。论资排辈=循规蹈矩,蒙眼抽签还能辩才?怕不是孙大人老迈了吧?但其实孙大人是有苦衷的:

一是岗位避险。虽然孙大人能力强不爱财,但当时整个官僚体系互相牵制,请托之风盛行。除了官僚体系,还有人微言重的阉宦,一人与群体作对,即使位再高也难以从心。索性抽签,把权力交给上天。

二是供需关系。科举是第一步筛选,选出那么多的人才,但岗位总数仍然有限,不可能人人有官吧。考试考的八股,大家写的都差不多,主要是考官的主观评价,文辞优美和当官有啥关系呢?随便抽一个不改变结果。

三是基于现实。孙大人发现,这种方法是压力最轻最容易被接受再传承的方法,官员岗位选拔的人成熟一些,从运作角度,既有比较硬的年资指标,他们自身经历相对丰富处事沉稳,说不定还是年轻人的师傅师兄,年轻人很难反对他们。从维持角度,这些人认识的人更多,会形成一张关系网,继续遵守原来的规则,保持自己的利益同时,也确保一脉相承。

孙大人的“弃权”大法,反而凸显了其品质、胆识,特别是“铨选官员不容情”明显优于当时其他官吏,至于整个体系的问题其实不是孙大人一个人能改变的。果然,后世的皇帝觉得这个抽签方法不好,换了一圈其他办法,竟也没有找到更好的,等再恢复抽签法的时候,明王朝离覆灭也不远了。

故事感悟

存在即合理。今之视昔,下之视上,总想去挑错。在掣签法的故事中,上策选贤任能,中策论资排辈加抽签,下策是走后门。看似荒唐的抽签法,竟还是个中策,还可梳理出诸多不得不存在的道理。即使位高才高的孙大人,也只能困于时局做出自己能做的最优选择,我们大部分人亦是如此。

定规则很难,修改规则更难。确定规则时常会碰到种种限制。不同位置、不同角度的人见解也不同。所以,从古至今的规则,大多数是有针对性地“暂行条例”,待补充修改。可真想修改又是旷日持久,说不定还不如不改。孙大人的抽签法主要聚焦并制止了营私的弊病,可后世几经调整,也未找到更优方法。

在职场中,作为被管理者的我们,尤其是初入职场的年轻人,遇到看不惯的人或事,建议还是先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先想一想为什么。毕竟读书和工作是两码事,一身闯劲用在实体创新上挺好,但别轻易去挑战、评价规则和制度,也别真以为周遭都是傻子,假如身份互换,你也未必能做到更好,职场生存的第一步,还是先得学会修炼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