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腾达网 > 心得体会 >

自行车社团心得体会

骑行,让生活飞驰,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人民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自行车社团心得体会1

看人民映像 品百味人生

一个寻常周日,家住北京的小伙刘煜像往常一样约上几个朋友打网球,从晚上8点一直打到球场闭馆。运动之后,他还会步行将近两公里赶夜班公交回家。“紧绷的肌肉在运动结束后会慢慢放松,我喜欢运动带来的舒展。”刘煜说。

精瘦的身材,利落的短发,热爱运动的刘煜,平时喜欢网球和徒步,但他最喜欢的还是骑行——“骑行是一种不断重复的耐力运动。有人可能会觉得枯燥,但我的很多人生困惑,都是在骑行中获得答案的。”

从校园出发

刘煜从小就喜欢运动,但进入大学之前,他并没有接触过骑行运动。他的骑行之路,是从大学校园出发的。

那是2008年的秋天,刚上大一的刘煜在北京大学社团招新的展台中,被自行车协会吸引,“当时觉得自行车协会的师兄师姐们看着非常阳光健康,又听他们讲述了骑行的故事,瞬间吸引了我。而在那之前,骑车对我来说不过是代步的方式。”

不久之后,刘煜便开启了自己的首次短途骑行,从北京大学出发,一路骑行到郊区。那次骑行并没有太大的难度,但过程中感受到的快乐,让刘煜从此爱上了骑行:“个人和自然融为一体,那种感觉太棒了!”

2013年,刘煜踏上了自己的第一次长途骑行之旅,“想用浪漫的方式为自己的大学生涯画一个句号。”这是刘煜当时的想法。2400多公里的路程,从四川盆地出发,穿越横断山脉,进入青藏高原腹地。途中还会遇到体能、车况、路况、天气等各种各样的困难,没有坚强的毅力,是不可能骑下来的。

而野外穿越,还需要在自行车后座驮着很重的行李,这也加大了骑行的难度。然而到达终点的那一刻,刘煜坦言,一路上通过努力和意志力克服艰难,让他收获了真正的自信。

结交了朋友

从2013年到2018年,刘煜累计越野骑行超过1万公里,翻越了55座青藏高原上的高山,其中15座海拔超过5000米。“无论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还是‘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都成为骑行路上可触的体验,并转化为内心的快乐。”刘煜说,骑行吸引他的,还有沿途中的人文感受。

沿途遇到其他骑行者,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给对方加油鼓劲。有时候刘煜在路上遇到爆胎的情况,路过的骑行者即便素不相识,也会停下来帮忙。有的骑行者甚至会把自己带了几千公里的全新内胎送给需要的人用。

2017年的青藏线骑行途中,刘煜的车胎被扎破了,那时距离当天的目的地还有30公里。临近傍晚,刘煜又没有带气筒,在将近1个小时的时间里,他只能一个人坐在路边,面对着无边无尽的高原无计可施。“正郁闷着,骑友安大爷骑到了我面前,他帮我补好了胎,我们一起赶着天黑到了目的地。”此后,刘煜和安大爷结伴而行,一起翻越了唐古拉山,最终到达了终点拉萨。

“在骑行途中会结交各种各样的朋友。骑行到一个地方时,经常会有当地的村民邀请我去家里作客,有时也会遇到语言不通的情况,大家就用笑容来表达。因为骑行,我结交了很多朋友,也感受到真情,这就是运动的魅力。”刘煜说。

下一条路线

暴雨后的宁静、烈日下的大地,骑行给刘煜留下了诸多难忘的时刻,让他领略到很多美不胜收的风景,从此更加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2016年的一次骑行,刘煜在途中借宿,半夜起床来到院子,睡眼蒙眬中他抬头看了一眼星空,瞬间被震撼得再无睡意:在海拔5000米的高山上,漫天繁星似乎触手可及。深邃而飘散的银河之外,每一方寸的天空,都在密密麻麻的星光下。

那一晚之后,刘煜在日记中写下:“在自然与宇宙之间,我们似乎渺小,却并不孤单。若不是身体力行骑行至此,我大概永远无法体会这高原繁星的震撼。感谢骑行,我的挚友。”

骑行渐渐成了刘煜人生中重要的一部分,帮助他建立起根植于内心的自信,让他更加坚定、勇敢、快乐,也让他更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如今,刘煜又开始计划下一条骑行路线——额尔古纳河右岸。从内蒙古海拉尔出发一路向北,在呼伦贝尔大草原的腹地中,沿着美丽的额尔古纳河穿越大兴安岭,一直到达祖国的最北端黑龙江漠河。

刘煜的骑行之路,不会停。

《 人民日报 》( 2019年07月19日 13 版)

自行车社团心得体会2

放寒假了怎么回家过年?郑州大学的李兆华和李万坤同学有不一样的选择,为了锻炼自己,他们决定一路骑行回家,从起点的郑大北门到终点千佛山北门,440公里的路程历时4天,平均每天要骑100多公里。尽管身体上也有不适,但沿途的风景和自身毅力让他们坚持到了目的地。现在,李兆华和李万坤都已经回家,谈起这段特别的旅程,二人直言很值得,如果未来有机会,他们还将挑战其他的骑行线路。

李兆华(左)和李万坤(右)

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俩大学生决定骑行440公里回家过年

李兆华和李万坤是郑州大学的两名在校学生,紫牛新闻记者在他们拍摄的旅途视频里看见,两个年轻小伙长相帅气,人虽瘦体能却很优秀,是学校国旗护卫队的队员。李兆华正在读大三,比李万坤大一届,平时经常带着他进行体能训练。两人都热爱运动,平时聊起骑行旅游总是憧憬不已,但始终未能成行。李兆华告诉紫牛新闻记者,这次骑行源于之前的一次聚会,当时大家正好谈到学校里一位16级的学长,曾经利用国庆假期单车骑行1300里到达北京,途中游览7个城市,沿途既能看见美丽的风景,也遇到了许多有趣的人和事。李兆华佩服不已,他此前也有过这样的想法,但因为种种原因没能达成,没想到李万坤心里也存着一个骑行梦。于是,两个年轻人一拍即合,立即开始商议寒假共同骑行回家。

为了这趟旅程能圆满完成,李兆华和李万坤从两个月前就开始计划路线,最终将郑州大学北门定为骑行起点,两人回家的必经之地——山东千佛山定为终点,两地距离440公里,预计四天到达,并将行程提前告诉了父母。起初,这个提议遭到了家里的反对,“因为天气很冷,爸妈都很担心我们的健康和安全问题,还有就是觉得没什么意义。”但李万坤和李兆华却不这么看,作为学校国旗护卫队的一员,他们都坚持骑行不仅能够锻炼身体,也是对精神和意志力的考验。最终,他们说服了家人,开始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两个小伙在骑行回家的路上合影

为骑行提前两月做准备,踏上旅程后困难接踵而来

因为不是专业的骑行选手,为了提前做好准备,李万坤和李兆华还曾特意向学校骑行社团和有经验的学长请教技巧,提前购买装备物资,选择较为适合初次骑行者的线路,制定每天的锻炼计划。“只要早上天气好,我都会在学校操场跑半小时步,晚上回宿舍后用哑铃健身。”李万坤笑言,看着自己决心这么强,嘴上依然反对的父母也用实际行动表达了支持,专门把家里的山地车给他快递来了学校,李兆华同样信心满满,他相信经过平时锻炼,加上在学校国旗护卫队里严格的训练,体能一定不成问题。

骑行在路上

1月13日,李万坤和李兆华正式开启骑行旅程,然而原定于上午出发的计划却因为大雾延迟。下午三点三十分,两人正式从郑州大学北门出发,途径原阳、新乡,卫辉,到达滑县落脚休息。第一天的骑行非常顺利,沿途的风景和初次骑行带来的新鲜感冲刷了疲惫,到达旅馆后,李万坤和李兆华就开始憧憬着明天的行程,但困难却接踵而来。1月14日凌晨6点,两人准时起床从滑县出发,到中午时体力已经消耗大半,骑行过程也逐渐变得枯燥。李兆华对紫牛新闻记者坦言,此前由于期末复习,已经很久没有像这样长时间运动,“骑车的时候会感到腿酸,一直习惯性地往前蹬时反而觉得还好,真正难受的是午饭后休息完站起来的那刻,腿真的巨痛,胯部也特别痛。”

对李万坤而言,除了身体上的疼痛之外,心理上的煎熬更难受。“骑行的过程很枯燥,我们基本每天要骑100多公里,大约7、8小时,身体特别累的时候,想到距离下一个目标县城还有几十公里,心理上就很疲惫。但我们会聊天、互相鼓励给对方加油,实在骑不动了就推着单车走1公里再继续,沿途有很多山路,如果不在规定的时间内到达下一个目的地,很可能就会停留在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那就麻烦了。”为了排解寂寞,李兆华随身带了一个蓝牙音箱,用它来放音乐,既能提神,又能缓解两人焦虑的情绪。

骑行在路上

沿途趣事:被“宰”过,还吓跑了别人

在距离河南台前县还有20多公里时,夜色已经彻底笼罩了道路,李兆华和李万坤骑行在一条没有路灯的狭窄小路上,路面比较崎岖,旁边既缺少专门的自行车道,来往的也都是运送货物的大卡车,看不清前面通向哪里。考虑到对周围地形不熟,环境也比较偏僻,两人决定骑到最近的一家亮着灯的加油站,等待沿途的大巴车将他们带到靠近县城的地方。“等了没一会儿,加油站就开来一辆有固定行驶路线的小巴车,也是送乘客的,正好要经过台城县,我们就和驾驶员商量付钱带我们一段路。正常来说票价应该在每人十几到二十块钱左右,结果收了我们每人四十。”李兆华和李万坤笑言,有种被“宰”的感觉。

像这样的小插曲还有不少,从台前县到济南长清有很多山路,途径许多小村庄,大多都是当地的村民,鲜有外人至,山间的风景也格外秀丽。李兆华和李万坤跟着导航一路骑行穿过当地的村子,在一个小路口迷失了方向,想找一位村人问路。“可能是这几天都在赶路没太注意形象,天气又比较冷,我们戴着帽子裹得很严实,看见路上有个骑自行车的老爷爷就过去问这是什么村,结果老爷爷被我们吓到了,很快地说了句叫什么村,我们也没听清,他就迅速骑走了。”

李万坤对紫牛新闻记者说,比起一路上变换着的美丽风景,留下更多印象的是不同的人,有的温馨亲切、有的内向腼腆,对他们而言,自己和李兆华是两个骑行的过客,但他们却和这些风景一起融入了这段回家过年的独特旅程中。经过河南濮阳时,李兆华和李万坤在一间小面馆就餐。这家平常的夫妻店两口子很热情,一个在店面待客,一个在厨房下面,配合默契。“可能是我骑得又饿又累,吃得特别香。这时抬头一看,店面墙上贴了一个条幅:开一间温暖的小店,遇见温暖的人。我想这家店主一定是很善良又很知足的人。他们的生活虽然每天忙忙碌碌,但内心一定很充实。我把这种感觉告诉了李兆华,他也有同感。可能是受了店主的感染,那天晚上,我心里也很温暖。”

特别回家路带来感悟,还要在未来的新尝试中磨炼意志

经过四天的骑行,1月17日上午十点三十分,李万坤和李兆华到达千佛山北门,郑州到济南的骑行落下帷幕,两人在千佛山拍照留念后,分别踏上回家的旅程。李万坤从济南继续骑车前往潍坊,李兆华则先去与亲戚汇合,随后一同返回山东老家。独自骑行回家的这段路,李万坤觉得时间过得更慢了,有同伴时尚且能聊天排解寂寞,一个人只能和日益疼痛的双腿为伴。“当时已经在机械地往前骑,不停告诉自己坚持,快到家的时候特别激动,感觉终于要完成了,脚踩得飞快。”

到达终点千佛山后,两人合影留念

第二天傍晚五点多,李万坤敲响了家门,爸爸妈妈正在等他,看见儿子终于安全到家才着手准备晚饭。李万坤对紫牛新闻记者说,其实当天父母并不清楚他确切回家的时间,因为骑行的速度不好掌握,但一直等到他回家才开始做菜,“就是为了我们一起吃顿热乎乎的团圆饭。”尽管嘴上说着不支持,但父母都用自己的方式对孩子们表达了关心。李兆华说,骑行的那几天,爸妈们每天都看沿途的天气预报,通过微信发给两人,叮嘱各种安全事项。晚上有空还要通话,了解第二天的行程。

440公里的距离对于专业骑行者来说并不长,但对这两个初次尝试的小伙子来说收获颇丰。期间,他们历经天气不佳,辗转小山村,路过十几公里无人河堤,穿越崎岖艰险的山中公路……李万坤说,作为一个大学生,有限的人生经历就是从学校到学校,校园的生活范围就是宿舍、食堂、教室或图书馆,三点一线,生活内容就是学习、考试、运动,没什么机会见识社会和自然。骑行旅游不仅扩大了视野,沿途见识了别样的风景,还看到了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存状态,感觉很新鲜。

这次的经历也让李万坤对骑行有了更深切地认识。他告诉紫牛记者,此前自己对体能很自信,一直希望能骑次川藏线,心里觉得没多难。而这次回家,虽然骑行的道路以平原和丘陵路段为主,却和李兆华都累得够呛,一天骑下来屁股也磨得生疼。“说明我的体能储备对于川藏骑行的差距还是很大的。除了体力上的储备远远不够,另外技术上和装备上的差距也让我俩有切身体会,骑车旅行看似简单,其实很有技术含量,单靠蛮力绝对不行。”对于未来的计划,两人暂时没有考虑太多,李万坤是物理学院额学生,李兆华则就读于医学专业,作为在学校国旗护卫队的队员,李兆华有考虑过毕业后参军,“我在骑行中看见了祖国美好繁荣的山河与人民,我希望未来能保护住这样的幸福景色,也会尝试更多的新活动磨练自己的意志,不断努力。”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自行车社团心得体会3

一个寻常周日,家住北京的小伙刘煜像往常一样约上几个朋友打网球,从晚上8点一直打到球场闭馆。运动之后,他还会步行将近两公里赶夜班公交回家。“紧绷的肌肉在运动结束后会慢慢放松,我喜欢运动带来的舒展。”刘煜说。

精瘦的身材,利落的短发,热爱运动的刘煜,平时喜欢网球和徒步,但他最喜欢的还是骑行——“骑行是一种不断重复的耐力运动。有人可能会觉得枯燥,但我的很多人生困惑,都是在骑行中获得答案的。”

从校园出发

刘煜从小就喜欢运动,但进入大学之前,他并没有接触过骑行运动。他的骑行之路,是从大学校园出发的。

那是2008年的秋天,刚上大一的刘煜在北京大学社团招新的展台中,被自行车协会吸引,“当时觉得自行车协会的师兄师姐们看着非常阳光健康,又听他们讲述了骑行的故事,瞬间吸引了我。而在那之前,骑车对我来说不过是代步的方式。”

不久之后,刘煜便开启了自己的首次短途骑行,从北京大学出发,一路骑行到郊区。那次骑行并没有太大的难度,但过程中感受到的快乐,让刘煜从此爱上了骑行:“个人和自然融为一体,那种感觉太棒了!”

2013年,刘煜踏上了自己的第一次长途骑行之旅,“想用浪漫的方式为自己的大学生涯画一个句号。”这是刘煜当时的想法。2400多公里的路程,从四川盆地出发,穿越横断山脉,进入青藏高原腹地。途中还会遇到体能、车况、路况、天气等各种各样的困难,没有坚强的毅力,是不可能骑下来的。

而野外穿越,还需要在自行车后座驮着很重的行李,这也加大了骑行的难度。然而到达终点的那一刻,刘煜坦言,一路上通过努力和意志力克服艰难,让他收获了真正的自信。

结交了朋友

从2013年到2018年,刘煜累计越野骑行超过1万公里,翻越了55座青藏高原上的高山,其中15座海拔超过5000米。“无论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还是‘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都成为骑行路上可触的体验,并转化为内心的快乐。”刘煜说,骑行吸引他的,还有沿途中的人文感受。

沿途遇到其他骑行者,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给对方加油鼓劲。有时候刘煜在路上遇到爆胎的情况,路过的骑行者即便素不相识,也会停下来帮忙。有的骑行者甚至会把自己带了几千公里的全新内胎送给需要的人用。

2017年的青藏线骑行途中,刘煜的车胎被扎破了,那时距离当天的目的地还有30公里。临近傍晚,刘煜又没有带气筒,在将近1个小时的时间里,他只能一个人坐在路边,面对着无边无尽的高原无计可施。“正郁闷着,骑友安大爷骑到了我面前,他帮我补好了胎,我们一起赶着天黑到了目的地。”此后,刘煜和安大爷结伴而行,一起翻越了唐古拉山,最终到达了终点拉萨。

“在骑行途中会结交各种各样的朋友。骑行到一个地方时,经常会有当地的村民邀请我去家里作客,有时也会遇到语言不通的情况,大家就用笑容来表达。因为骑行,我结交了很多朋友,也感受到真情,这就是运动的魅力。”刘煜说。

下一条路线

暴雨后的宁静、烈日下的大地,骑行给刘煜留下了诸多难忘的时刻,让他领略到很多美不胜收的风景,从此更加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2016年的一次骑行,刘煜在途中借宿,半夜起床来到院子,睡眼蒙眬中他抬头看了一眼星空,瞬间被震撼得再无睡意:在海拔5000米的高山上,漫天繁星似乎触手可及。深邃而飘散的银河之外,每一方寸的天空,都在密密麻麻的星光下。

那一晚之后,刘煜在日记中写下:“在自然与宇宙之间,我们似乎渺小,却并不孤单。若不是身体力行骑行至此,我大概永远无法体会这高原繁星的震撼。感谢骑行,我的挚友。”

骑行渐渐成了刘煜人生中重要的一部分,帮助他建立起根植于内心的自信,让他更加坚定、勇敢、快乐,也让他更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如今,刘煜又开始计划下一条骑行路线——额尔古纳河右岸。从内蒙古海拉尔出发一路向北,在呼伦贝尔大草原的腹地中,沿着美丽的额尔古纳河穿越大兴安岭,一直到达祖国的最北端黑龙江漠河。

刘煜的骑行之路,不会停。

《 人民日报 》( 2019年07月19日 1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