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腾达网 > 心得体会 >

坚持工作总基调心得体会

坚持一个总基调,稳中求进——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做好经济工作述评之二,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光明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坚持工作总基调心得体会1

新华社北京12月23日电题:坚持一个总基调,稳中求进——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做好经济工作述评之二

新华社记者张辛欣、周圆、严赋憬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明年经济工作,明确指出“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内涵丰富、导向鲜明。

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越是面对风高浪急的挑战,越要牢牢把好这个总基调,这是我们党驾驭经济工作成功实践的重要经验,也是复杂形势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把握稳的重点,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

12月17日,随着一声汽笛声响,一列装载聚酯切片和摩托车配件的陆海新通道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班列缓缓驶出站台,从重庆团结村中心站前往老挝。应对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1至11月,全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8.6%,以“稳”的态势积蓄“进”的信心。

这一年,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中国经济迎难而上、足音铿锵。延续2022年经济工作的要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指导方针继续贯穿2023年,稳的基调、进的要求十分明确。

“稳是主基调,在稳的前提下才能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王军说,当前经济恢复基础还不牢固,要把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用稳定的经济大盘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稳是大局,稳有重点。今年的会议强调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

稳住经济增长,对于促进经济回稳向好、实现明年好的开局至关重要。就业是民生之本,涉及千家万户百姓生活。社会总供给充足,物价稳定有基础,就不会对稳经济、保民生形成掣肘。着力做好三个“稳”,就抓住了稳定经济大盘、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关键。

把“稳”的重点放在稳住经济运行上——

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深入抓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见效,推动经济巩固回稳基础、保持运行在合理区间;确定加强重点商品保供稳价措施,保障群众生活需求;部署持续做好稳就业保民生工作,兜牢民生底线。

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不断优化调整,各地各部门采取有效措施,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浙江、江苏、四川、广东等地外贸企业在政府组织下,赶赴欧洲、日本、印尼、阿联酋等地拓展市场。捕捉商机、组团“出海”正是各地抓发展、稳增长的生动写照。

金融机构向企业发放贷款后,人民银行予以再贷款资金支持;建立常态化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协调机制,工信部多措并举夯实工业回稳基础;突出保市场主体稳就业,落实好稳岗拓岗举措……锚定“稳”字,各部门推出实招。

将“进”的重心放在调整经济结构和深化改革开放上——

从“数据二十条”出台到三部门发文加大支持科技创新税前扣除力度,北交所探索特色制度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一系列政策加快节奏,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稳’是做好明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第二研究室主任李承健说,要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突出“三稳”重点,在实现更周全的“稳”与更高质量的“进”的良性互动中推动高质量发展。

加强政策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

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必须打好政策“组合拳”。“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字里行间透露出更加强调协同联动的鲜明取向。

这是面对复杂经济环境的切实之举——有效应对外部挑战、稳住宏观经济大盘,各领域政策统筹协调、相互配合才能发挥更大效用。

这也是把握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既要解决“燃眉之急”,又要化解长期矛盾,对创新调控方式以及提升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社会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线”……会议对五大政策组合提出明确要求。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杨志勇认为,从全链条角度强化政策的针对性、协同性,为明年做好各项经济工作指明了发力方向。

425万元,不久前,一笔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为江门荣信电路板有限公司“雪中送炭”。公司总经理熊慧告诉记者,低利率加上财政贴息,双重帮扶极大降低了资金成本,让企业扩能提效的步子迈得更扎实。

既有减税降费为企业减负,又有“科技创新再贷款”为创新加力;既有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加快使用的支持,又有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输血”;既有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免征等政策的延续,又有将充电桩建设纳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范围等措施出台……落实党中央部署,各地各部门政策的系统性、集成度不断增强,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很多两难多难问题,多重约束下求得最优解,必须强化系统观念、守正创新。

“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更好统筹经济政策和其他政策”“更好统筹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更好统筹当前和长远”——会议用“六个更好统筹”,从系统论出发优化经济治理方式,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王军认为,“六个更好统筹”从现有政策基点出发,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展开,具有非常强的年度针对性和问题导向性。全面系统把握政策的时度效,创造性开展工作,必将形成抵御风险挑战的更强合力。

从战略全局出发,稳住信心稳住预期

稳定了预期,市场才会稳,就会不断增强市场主体的信心,激发经济内生的动力。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要从战略全局出发,在改善预期、提振信心上积极作为。

总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的五个方面重点工作中,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排在首位。

《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日前发布,对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进行长远谋划。落实会议精神,连日来,各地在扩内需上积极作为:

广州紧锣密鼓筹备第二十届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展会规模达22万平方米;成都面向全国游客发放累计价值1000万元的文旅消费券;福建安排2亿元支持各地发放消费券;海南启动“海南离岛免税跨年狂欢季”……各项政策聚力,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我国拥有世界最完整的产业体系,是全球制造业的重要枢纽。会议强调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找准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薄弱环节,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攻关”,坚守实体经济这个根本,努力实现更大发展。

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要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保障外资企业依法平等参与政府采购、招投标、标准制定,加大知识产权和外商投资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这次会议牢牢抓住影响当前我国发展预期和市场信心的关键问题,指向明确。各地各部门要准确把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以扎实举措更大程度上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的劲头,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推动我国经济大船行稳致远、破浪向前。

来源: 新华社

坚持工作总基调心得体会2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之后中央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全面总结今年经济工作,深入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统筹部署明年经济工作,对于我们凝聚共识、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全省上下必须牢牢把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凝心聚力谱新篇,开创发展新局面。

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今年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沉着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奋力完成改革发展艰巨任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生态文明高地建设开局良好、产业“四地”建设扎实推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防范财政金融风险有力有效、民生保障水平持续提高,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实践充分证明,党中央是危难时刻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的根本依靠,在重大历史关头,重大考验面前,党中央的判断力、决策力、行动力具有决定性作用,这是我们在严峻挑战下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

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要把握好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充分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善于用政治眼光分析经济社会问题,不断深化青海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较低层次这个基本省情的认识,准确把握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在青海更集中、更凸显这个社会主要矛盾,立足一切工作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锚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增强落实新发展理念的行动自觉,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推动青海经济在高质量发展的壮阔大海中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要把握好明年经济工作的政策导向,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沉着应对重大挑战,步调一致稳步前进。要全面落实党中央提出的“七大政策”和“五项理念”,进一步提高新形势下抓经济工作的能力。扎扎实实做好正在做的各项工作,打造“高地”、建设“四地”是我们工作的总抓手,今年五个行动方案已全部制定印发,接下来的工作是持续用力抓落地、久久为功见实效。从实际出发,让高质量发展成为共同富裕的基石,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实打实地一件事一件事办好,在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基础上实现共同富裕路上一个都不掉队。

稳中求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工作总基调。回顾一路走来的奋斗历程,我们一直是在克服困难中发展进步,在应对挑战中超越自我。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多做打基础、利长远、重实效的事,多做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事,多做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事,让造福全省各族人民群众成为我们的最大追求。

坚持工作总基调心得体会3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握过去5年工作和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的重大意义,牢牢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牢牢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牢牢把握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要求,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五个牢牢把握”为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提供了最精准的解读、最权威的辅导。川观新闻思想频道邀请省内外专家学者与广大干部群众一道逐一学习领会“五个牢牢把握”的重要要求,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自觉把思想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

杨果 于法稳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强调,“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从指出“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到强调“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再到号召“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团结奋斗”这个关键词既是冲锋号角也是澎湃动力。

站在新时代新征程起点上为什么需要团结奋斗

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站在当下,无论是回首过往,还是展望未来,团结奋斗是我们事业前行中永远不可或缺的强大精神力量。越是艰难险阻,越是坎坷激流,越是需要团结奋斗。

百年历史证明我们必须团结奋斗。近代以来,面对国家积贫积弱的现状,无数仁人志士希望改天换地、振兴中华。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优良传统,结合不同历史时期形势要求,始终坚持团结奋斗的精神品质,带领全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号召贫苦工农团结起来,开展打土豪、建政权、分田地运动,以团结奋斗推动了反帝反封建斗争。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带领中国人民以血肉之躯筑起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的钢铁长城,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抵御外侮的伟大篇章。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专门出台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文件,强调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号召团结全国人民,争取一切国际朋友的支援,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打好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筹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历史证明,唯有团结奋斗,才能战胜一切困难挑战。

现实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团结奋斗。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这样的历史进程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面临的内外部形势都在发生深刻变化。从内部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走的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发达国家走过的传统现代化完全不同,既没有现成经验可以照抄照搬,也有大量的深水险滩需要摸索。从外部看,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疫情影响持续深远,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等威胁加剧。形势之复杂世所罕见,任务之艰巨世所罕见。面对现实形势,唯有团结奋斗,才能有效应对化解各类风险。

远大目标号召我们必须团结奋斗。党的二十大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新时代新征程上的奋斗目标,决不是敲锣打鼓、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我们所要创造的复兴伟业,不是一马平川的坦途大道,而是滚石上山的负重前行,前进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各种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甚至是惊涛骇浪。要在新的赶考路上交出满意答卷,就必然要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动员全体中华儿女充分激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面对远大目标,唯有团结奋斗,才能把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如何实现团结奋斗

站在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是实现团结奋斗的根本保证。实现团结奋斗,必须要有坚强的领导力量。近代以来的历史反复证明,没有先进政党作为主心骨,中华民族很难从一盘散沙的状态中凝聚起来。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其性质决定了是最讲团结、最能奋斗的最先进政治力量。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勇于自我革命,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这种政治品格和无我精神使中国共产党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坚定支持。我们党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这种远大抱负和伟大目标赋予中国共产党人团结一心、砥砺奋斗的强大动力。只有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我们这个拥有九千六百多万名党员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和十四亿多人口的社会主义国家才能更加团结统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实现团结奋斗的思想指引。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马克思主义将中国共产党人凝聚成坚不可摧的价值共同体,展现了强大的价值引领作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了新时代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根本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富有时代性、创造性、战略性的重大论断,在坚持什么、反对什么上旗帜鲜明、正本清源,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政治意志、政治立场、政治主张。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明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定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世所瞩目的伟大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正是因为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充分彰显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

人民群众是实现团结奋斗的依靠力量。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中国共产党人历来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将实现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作为一以贯之的价值追求和执政理念,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这是我们党坚持群众路线、带领全国人民艰苦奋斗的结果。人民群众是团结奋斗的力量之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我们这么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国家,每个人出一份力就能汇聚成排山倒海的磅礴力量,每个人做成一件事、干好一件工作,党和国家事业就能向前推进一步。”我们必须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紧紧依靠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凝聚亿万人民团结奋进的磅礴力量,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大步迈进,努力完成更伟大的使命、取得更伟大的胜利、创造更伟大的业绩。

美好的蓝图需要埋头苦干、团结奋斗才能变为现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铿锵宣示充满信心和力量——“党用伟大奋斗创造了百年伟业,也一定能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奋勇前进,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

(作者分别系重庆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二级研究员)

本文来自【四川日报-川观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