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腾达网 > 工作心得 >

陶继新讲座,陶继新图片

本期签赠嘉宾

陶继新,山东教育社编审、原总编辑,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孔子基金会传统文化教育分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学会传统文化教育中心副主任,中国教育报刊社·现代学校联盟副秘书长。

《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2005年度十大推动读书人物。

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和人民教育等报刊上发表长篇通讯、教育教学论文、编辑业务论文、访谈、评论、散文等1000多篇,800多万字。著作有《做一个幸福的教师——陶继新讲演录》《高效教学的道与术——陶继新讲演录》《经典教育让生命有根》《让幸福与经典同行——儒释道与中国人的心灵智慧》《语文的文化品格》《教坛春秋——20位中学教师的境界与智慧》《行旅有道》等40多本。在全国开设讲座800多场。

几乎所有的教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教学抵达高效的境界,而且也确有一些名师与学校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有些教育专家,也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进行了很好的研究,且在不小的范围内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这对推动课堂教学的改革,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无疑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笔者也一直在关注着高效教学的走向,持续不断地走进学校与课堂,采访与报道了不少学校与名师的典型。在近一两年来,又对“MS-EEPO有效教育”创始人孟照彬教授及其团队进行跟踪采访、听课等,形成了十四五万字的报道文章,陆续发表在《中国教育报》上。另外,十多年来,笔者还将自己在高效教学方面学习与研究的成果制作成PPT,在全国开设了一百多场《高效教学的道与术》讲座,并产生了比较积极的影响。

愈是研究,也就愈有收获:但是,在采访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有些高效教学的实践者与研究者,还是多停留在方法技巧层面,更多关注的是“术”,至于其中属于的生命规则的“道”,似乎还没有触摸,或者认为本然就无,或者认为没有必要。

方法技巧重要吗?回答是肯定的。有的时候,它可以让课堂高效呈现立竿见影之效。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其《大教学论》开篇即谈“教学是一门艺术”。而其最外在直接的表达即是教师在不同教学情境下所采用的不同方法与技巧。在本书中,笔者也谈了一些关于高效课堂的方略技巧问题。可以说,教学方法与技巧的应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加拿大教育学者马克思·范梅南所说的教学智慧。看来,它不仅止于知识传授的本领,更在于其中所潜隐着的对学习者精神的激励、唤醒和鼓舞。正因为如此,如果只研究方法技巧,而忽略了其内在的品质与规则,就会行之不远,甚至还会出现问题甚至误入歧途。

所以,笔者在本书,也试图就高效教学之道,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高效教学的道与术

陶继新 著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不过,我这里所说的道,还不止于课堂教学高效的内在规则上,还有影响其一生的“诗外功夫”。我非常欣赏陆游给他儿子说的一句话:“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我则说,汝果欲学习与研究课堂教学,功夫在课堂教学之外。而这个诗外功夫,则是高效教学抵达高层境界所必需的内在密码。

现在,我已有近四十本著作问世,而且多是近十年之内出版的。诸如与教育部王登峰司长、教育家魏书生、高僧空海法师、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等通过对话形成的著作,并非一字一字写就的,而是面对着录像机,在没有文本材料的情况下,现场即兴碰撞出来的。然后对录音稍作整理,这些书就正式出版了。这显然是高效的,说一天话,就可以出一本书;不过,如果深入探索一下,为出版这些书,我已经准备了六十多年了。没有六十多年的积淀,休说一天“说”出来一本书,几十天甚至一两年也不一定能写出一本书来。二十年前,至少十多年前,笔者并没有对高效教学进行过特别关注和专项研究,然而,为什么后来的写作如此高效呢?这就是几十年的“功夫”,甚至在一般人看来是笨功夫。其实,走向成功的路,是很少有捷径可走的;我不大相信有快速成功法,更相信的是长期功夫,厚积薄发。

看来,真正意义上的高效教学,不应当只是用某种方法技巧,让学生考出较好的成绩,还要考虑当下的教学是否为学生终生成长积淀了一定的“功夫”。日本教育学者佐藤学教授的课堂理论曾深刻剖析了课堂教学的实质,他认为,教学不仅仅是单纯种种要素的复合体,也是种种过程的复合体,课堂教学的实践过程可以理解为认知过程、社会过程和内省过程三个范畴构成的复杂活动。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交互主体”关系,而非“主导主体”关系。可以说,他从根本上强调的是从“灌输中心教学”转型为“对话中心教学”的内涵。“对话”即两颗心灵的彼此尊重与自然沟通,这是其他任何交互环境所无法实现的效果和企及的境地。我在采访全国真正意义上的名师之时也发现,他们所教的学生的学习成绩比其他老师的高不了多少,有的只是相差无几,甚至个别时候还会略逊一筹。可是,再过几年,尤其是十几年几十年后,水落石出,这些学生就远远超过了那些只是关注当下学生考分的学生。究其原因,事实上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诺夫早已通过大量心理试验向我们阐明——人的学习活动不仅仅靠大脑皮层结构,而且是在情感和潜意识的共同参与下进行的,是潜意识与显意识交替的心理活动。所以,差异不在于外显行为与直接效果的分毫之差,而在于内在品格与潜在能量的持续萌发之异。

作者签章

孔子说:“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当今社会浮躁之气太重,有的教师的心灵也喧嚣起来了,不再关注如何育人与启智,更多关注的只是学生的考试分数。英国哲学家怀特梅指出:“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使人具有活跃的智慧。要使知识充满活力,不能使知识僵化,这是一切教育的核心问题。”而如果所谓的课堂教学高效,主要也放在了如何提高学生考分方面,甚至有的课堂教学改革的典型,也只在围绕课堂教学一个单一向度与增加考分上在“探索”,这无疑与教育的根本意义背道而驰。从表面上看,学生讨论得热热闹闹,可是,课堂教学仅仅需要热闹吗?它还需要深入的思考,需要大量的阅读甚至背诵。陈琴等老师在小学六年的课堂上除了学好现行教科书之外,还让学生背诵了十几万字经典,与那些只是一心只读教科书的孩子,未来的发展潜力相差之大,是可想而知的。中国第一篇教育学的论著《学记》有言:“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儿童时代是记忆的黄金阶段,他们背诵经典,不但快,而且忘得慢;可到了高中或者大学阶段,即使头悬梁,锥刺骨,也不可能背诵如此之多的经典。中国古代,以至民国时期的不少大师,都是在小时候有了大量背诵这个“童子功”才成其大器的。

道之所指,还不只是积淀,不只需要功夫,还要有人格支撑。纵观古今中外的大师之所以成就斐然,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人格高尚。所以,孔子的教学总纲只有十二个字:“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他之所以如此高度重视人格修为,因为他知道,如果没有好的人格,即使满腹经纶,也有可能成为危害社会的人。况且,有了人格支持,则多能形成一种终生不变的动力,它可以让人一生都在追求,都在学习。《礼记》则说:“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从这个意义上说,课堂只是一个载体,如何借助这一载体,让学生形成优质的人格,形成终生学习的品质。因为由此形成的,不但有高效率,也有高效益。

心灵同样具有巨大的生命能量,一个心灵自由、情绪舒展的人,学习与工作起来一定是高效的。所以,在研究高效教学方法技巧的时候,尤其不能忘记了首先要构建一个和谐自由的学习场。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在《思维与语言》中认为:“儿童发展的真正基质不是思维的基质而是情感的基质。”因此,研究高效教学的关键更应该是学习兴趣与情感的激发。如果你的课堂让学生感到不自由甚至可怕,不管什么样的模式与方法,都不可能让学生走进高效的境地里。在这方面,我感触尤深。因为在我写文章的时候,如果心灵愉悦,不但文思泉涌,甚至会有灵感频频闪现;如果心理不愉快,不但思路堵塞,而且写得也特别慢,文章的质量也不会好。所以,如何让学生在更多场合更多时间里拥有愉悦的心境,则是实现高效的必由之道。

孩子的有意注意时间是有限的,有的孩子在做作业或看书的时候,如果进来一个人,或者外面有点什么动静,他则会因为这种意外的干扰而心乱了,于是不再专注。即使在课堂上,如果让其长时间一动不动地听课,他们也会不由自主地走神。这是不是他不想听讲了呢?不是的。这恰恰体现了小学生所处年龄阶段特征与学习心理的特点。因为小学生的有意注意力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中学生一般不超过20分钟。这种身体行为上的年龄特点作为一种生理因素,对于儿童的注意、意志、情感等心理反应与发展必然有重要影响。为此,就根据这种生理特性,设置动静转换的教学环节。这里的动,既要快,又要有秩序;既要在静时学得高效,还要在动时学有所得,有效地进行动静转换。于是,就有了与之相应的文化约定等环节。当然,如何让动静转换更加有效,不能想当然,而应当研究其内在规律。不然,课堂教学的高效就有可能与你擦肩而过。

正是基于以上诸方面的考虑,笔者于本书中所写与一般研究高效教学书的内容并不一样,在关注术的同时,还特别关注了道的支持。因为“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有术无道,止于术”。

笔者在全国采访了数百所学校,数百个校长、教师、专家、学生等。所以,本书绝大多数的案例,不是从一些报刊图书上“拿来”的,而是自己在采写“大地”上种出来的“庄稼”。虽然不一定有多少“洋”味,也没去赶什么时髦,却因接了“地气”,而有了陶氏作派与陶氏风格。

不过,笔者在高效教学道与术方面的研究成果还只是阶段性的,有的地方甚至还存在问题。所以,我会继续行走在高效教学研究的路上,更多地学习与实践,从而形成更有价值的思想结晶与经验成果。

(本文系《高效教学的道与术》一书自序)

阅读主张

我主张读书要“取法乎上”,世界大师的经典作品方能称为“上”。因为这些书多为古今中外的大师所写,大师的光芒无处不在,其中蕴涵着生命的哲理与智慧。读这样的书,就等于听大师的生命点化与智慧开示,从而为生命里积淀下一笔非凡的智慧。大师们的精神与智慧,就会渐渐地嵌入灵魂之中,并与其生命动场相链接,活跃于其大脑之中,彰显于课堂教学之间。所以,我认为,经典作品是为生命打功底的书,当一个人有了生命功夫的时候,也就有了本,本立才能道生。

荐完书,就该送书了!

送书规则:在本文下留言,写出您对课堂教学的看法,留言被推送出且获得点赞最多的前10位自动获得以上推荐图书1本。一定要抢先啊!小编一定推到不能再推……

书已经准备好了——

预备,开始留言——

给您足够的时间,8月25日至8月29日中午12点!9月1日揭晓获奖名单。

周五喜讯通知栏:(每周五赠书,周五抢起!)

重要通知

获得2017年7月7日“源创图书”赠书的以下19位朋友,因为系统原因,未收集到您的个人信息,请在8月29日中午12点之前再次提交个人信息,请署上“源创赠书”字样,以及时给您快递图书!

1.安妮宝贝 2.陈宁 9.mr.高 13. 踏雪寻梅 14.瑾今

15. 黎明16. shz 18. 娟然如拭 22.赤脚踏浪 25.万

26.晶晶 33.知足常乐 34.陈艳 35 寒梅傲雪37.一路有你

38. 橙橙听 40.心有花开41.张洪波 48.铁血丹心

(未获奖的老师,请勿在后台留地址等信息,抓紧抢这一本是正事儿!)

重要声明:本原创作品,著作权属《河南教师》微信公众号(jiaoyushibao)所有,媒体或公众号转载时,请务必注明出处,否则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微信ID:jiaoyushibao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觉得不错,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