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腾达网 > 工作心得 >

北大语文学校,北大语文学霸

大家好,我高考语文考了144分,当年是我们省语文成绩第一名,下面我来说说自己的语文学习心得体会吧!

语文作为一门我们从小到大都必须学好的科目,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语文是学好其他科目的基础。随着中高考的改革,语文在三科之中,所占分值最大,因此学好语文是必须的。语文的学习从来都不是最难的,但要想学好语文,从来也不是最简单的。许多同学觉得语文的学习毫无套路可言,因为语文不像数学、物理那样,只要你能了解解题思路,掌握公式,题目就能迎刃而解,语文通常是你写满整张试卷也未必能拿到高分。

很多语文成绩好的学生,看完他们的试卷,就知道答题的方式,非常受阅卷老师喜欢,条理化、简洁无误。很多同学答现代文阅读,总是写满了横线,可是读完发现几乎都是只是一个点,这样肯定得分不高。

一、

有的人说考语文要凭运气,也有的人说要看感觉。运气好或者感觉对的话,就能取得较高的分数,甚至有可能爆个冷门。

刚开始我也抱着一种将信将疑的态度,每到考语文之前就要“酝酿”一番,希望能找到所谓的“感觉”。后来,通过与同学的交流,加上自己也看了一些师兄师姐们介绍学习经验的书,我渐渐觉得,学语文,是需要一套科学的方法的。

首先,要多看一些书,这是每个人都有的体会。通过看一些文学名著,或是报刊杂志,可以培养语感,还能学到不少文学常识,以及一些新鲜有趣的观点。现在的语文考试,阅读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不仅有文言文阅读,还有科技文、现代文阅读。要想在课堂上把所有这些能力统统培养起来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只能靠课外的努力。?

我比较喜欢看像《读者》、《散文》之类的杂志。看《读者》,可以了解到许多独到的观点,看到一些内涵丰厚的文章,使自己也变得爱思考起来。尤其在写作时,我更是常常受到它的启发。现在作文的一个很重要的评分标准就是是否有创新、有与众不同的见解。这样的见解,往往不是凭空就可以产生的。它取决于你的阅历、你的人生体会。对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说,生活就是简简单单的两点一线,很少有机会见识到更广阔的世界。因此读书看报就不失为一条捷径。而在时间金钱都有所限制的情况下,看《读者》更不愧为捷径中的捷径。更何况,它也是我们放松自己的好伴侣。?

看《散文》,是通过语文老师的介绍。教我语文的陈武老师是一位文学功底很深的人。他的课真正花在课本上的时间并不多,他更愿意教我们一些从课本里引出来的知识。三年下来,我觉得自己的确学到了许多东西。尤其是文学修养方面提高不少。记得当初他向我们推荐《散文》时,没有说太多,只有几个字我印象特深:“腹中有书气自华。”于是我开始学着欣赏《散文》。刚开始时,也有点云里雾里的感觉,后来,当我静下心来,细细地体会那流淌在字里行间的微妙的感觉,我仿佛一下子就被文字的美攫住了。原来文章还可以这样写!一段很普通的经历到了作家笔下,却完全可以获得诗一般的美感。我喜欢反反复复地读那些自己特别有感触的文字,直到把它们背下,然后不经意地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文笔果然有了提高。同时,通过揣摩作者的感受,不知不觉我就养成了一种爱思考的习惯,这一点在做文字表述题的时候特别有用,下手更快,思考角度也更准确。

此外,有空时多翻翻字典也是一种好办法。例如,做拼音题时,就翻翻《新华字典》,把自己以前读得不准确的字记在一个小本子上,考前再看一看,印象就比较深。另外,平时听新闻时也可多留一个心眼,注意听听播音员的发音,碰到哪个字他发得和你不一样,就记下来,查查字典,看是他发得对还是你发得对,这样做印象特别深。做词语用法的题目时,就翻《现代汉语词典》或《成语词典》。不要局限在要查的那个词上,最好能把前后的词都看一下,既能通过比较加深印象,又能同时学到不少新词。这个工作最好能每天都做,每天记几个,积少成多。记得高三那年,老师让语文科代表每天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抄些成语或容易出错的词语、容易读错的字等,下课后大家都会自觉地去看一看,一些细心的同学还会把它们都整理在一个本子上。到高三下学期做模拟试卷时,我们班同学在这种题上出错的已经很少了。

在写作方面,除了多看书看报外,还可适当记点日记周记之类,锻炼文笔,久而久之,就会越写越顺。一些喜欢听歌的同学常常会记些喜欢的歌词,在写作时用一用,还真不愧为一种好办法,最起码在语言上就占了不少优势。当然,也可以背一些优美的句子,使它们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常记常用,写作水平自然会有所提高。总之,语文就像中药,越熬越有味。当有一天你发现,自己的“感觉”越来越准了时,你的努力就已经得到了回报。

语文的功夫都在平时的积累上,除了个别“感觉”突然变得特别好的之外,平时是怎样的水平,高考就会考得怎样。与其抱着侥幸的心理等待着“奇迹”出现,还不如踏踏实实地把功夫练到家。考前语文基本上是没什么好复习的,但也不是完全放弃,你可以在复习的间隙看看文学常识,翻翻杂志什么的,或者做一两份模拟试卷,保持对题型的熟悉程度也就足够了。最重要的还是信心问题,千万不要因为平时语文成绩不稳定就对自己失去信心,放下一切的包袱,你一定会在考场上有一个新的突破。

二、平时呢,要做到如下几点:

1、读

​​广泛阅读,包括课内文本、课外经典,根据需要有的要泛读;有的精读;有的细细品味;有的要出声读,逐渐把外在的文字转化为自己的语言结构,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2、抄

​“不动笔墨不读书”,只要读书(课内和课外),一定要把重要字、词语、佳句警句、谚语俗语等进行抄录;读书之外看到好的广告词、宣传标语、对联等也要抄录?这是语言储备的最好方式,也是学习语文最基本的积累。

3、背

​​

​“背诵”对于学习语文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古诗、文言文,好的文学作品,一定要做到熟读成诵,烂记于心,天长日久,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自己的东西,才会终身受用不尽。

4、记

​笔记,随时记下老师讲课时若强调的修辞、写作手法、表达技巧等知识点,课下进行归纳整理,形成解答语文问题的“方法宝典”。

日记,把每天身边听到、看到的新奇或深有感触人、事、物、新闻、焦点等记下来,作为写作的素材。

5、悟​​

​“学而不思则罔”,这里的“思”也就是“悟”。语文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更多的受到熏陶和感染。

因此只有对作品有了自己的独特体验与感受,才能说是对文本有了“悟性”。感悟语言的美妙、深刻的思想、人生的哲理、做人的真谛;一草一木,一人一事,皆入心中。这是语文积累最为重要的一环,也是拉开语文成绩差距的根本点。

​6、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是我们学习知识的最主要地方,对于语文,课堂学习尤为重要,所以我们要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所以课前要做好预习,对课文要多读几遍,把遇到的问题罗列出来,然后把问题带到课堂上去,这样有目的去听课会更有效率一些。而且上课积极投入到课堂中,积极讨论、思考、提问、回答都是高效率学习的体现。

三、有专家研究证明:

​ ​一个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只有达到课本的4-5倍时,才会形成语文能力。在这个方面,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的特级教师窦桂梅堪为典范:

​ ​她所带的一个班自小学一年级开始至六年级毕业,每个学生至少积累了100多个寓言故事,200多条古今中外名言警句,300多首古今诗词,1000多条成语,因而她的学生文笔流畅,出口成章。

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说过:

​ ​一个多读书的人,其视野必然开阔,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着。

​ ​也就是说,多读书,不仅能使人变得视野开阔,知识丰富,而且还能使人具有远大的理想,执着的追求。

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也说过:

​ ​学习语文,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的确如此,我们从各种课外书中可以获取丰富的知识,通过阅读,我们可以跨越时空,了解古今中外的事情。我们还可以通过阅读和各种名人对话。不仅如此,多读课外书还能提高你的作文能力。

​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以这样说,凡是作文写得好的同学,都是喜欢课外阅读的,因为我们可以从课外书中学到一些好词佳句,可以学到一些写作的方法,可以积累一些写作的素材。当然,读课外书的好处还有好多,我想喜欢课外阅读的同学都能深切地体会到。

​ ​总之,一个人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他才会一生都不感到寂寞,他才会完成终身学习的任务,他还会是一个不断提升自己,不断成长的人。如果一个人养不成读书的习惯,他就是一个很容易寂寞、很容易烦躁的人,是一个眼界不宽的人。

语文学习“非一日之功”,只有通过平时的“日积月累”,方可在考场上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