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腾达网 > 工作心得 >

我是如何备课的,我想备课

备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是上好一堂课的必要前提。“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充分的备课保证了教学质量;备课不充分会削弱教学质量。很多时候,由于我们工作繁忙,没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往往把备课变成了抄教案,上课也变成了背教案。久而久之,备课正式化了。如何让备课流于形式,更有效?这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兴趣比成绩重要,方法比知识重要,学习比学习重要。备课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从实际出发,才能做到学以致用,所以我觉得备课要多准备一些“兴趣”、“方法”、“学习方法”。

备课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是教材不断发展和丰富的过程。为了实现这个过程,我们必须熟悉教材,把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语言等一系列材料放在脑子里,记在心里,一下子就出来了。当然,我说的熟悉,并不是一定要把教案写得很详细,背得很熟练。我觉得备课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而不是以备课的形式。即使书中可能只写了一个字,但这个字就是教学的要旨和灵魂。更重要的是在心里和头脑中备课。在熟悉教材,科学处理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相信教学效果不会差太多。下面根据我的实际工作经验来说说我自己的做法:

一、教学目的要明确,教材处理要科学。

教师在备课或教学前要有明确的目标。学生在这门课上会做什么?应该达到什么样的预期效果?所以要研究教材,确定适合本班学生的目标。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对教材本身的研究来确定目标。需要强调的是,目标一定要和课堂教学一致,这样才能真正有的放矢。

第二,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师要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来确定重难点。这一点很重要,是教师能否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取得好成绩的关键。所谓教学重点,就是在整个知识体系或学科体系中起重要作用的内容。如果某个知识点是一个单元内容的核心,是后续学习的基础或者应用广泛,就可以确定它是教学的重点,也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教学难点一般是指大部分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关键知识点,或者容易混淆和出错的问题,这是我们备课时必须考虑的。

第三,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

教学中有方法,但没有固定的方法。关键是要拿到方法。教学方法是灵活的,不是一成不变的。一节课往往不仅仅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方式,而是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教学方法有很多种。面对多种教学方式如何灵活选择?这就需要教师根据班级的结构和学生的情况来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法,力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对于那些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传递大量信息和知识的系统性内容,可以采用讲授法。讨论可以用来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思维品质。由于不同的教学方法总是有其适用范围和各自的局限性,所以很难通过单一的教学方法达到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们的教师只有真正掌握了多种教学方法,才能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有利于发挥自身特长的教学方法。

第四,理清教学思路,理清教学过程。

一堂课,从入门到学生讨论思考,到老师总结再到学生练习。过程很重要。如果教学思路不清,教学过程不清晰,就会造成教学混乱,浪费课堂时间,影响课堂秩序,从而影响学生情绪。所以一节课前一定要理清思路,由浅入深的介绍,根据每节课的不同主题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每一步都要明确,每一个环节都要有目的。作为老师,你必须清楚。设置这个环节的目的是什么?在这一节中,学生应该做什么?达到了什么样的状态?教师在备课时要有一个预判,同时要考虑不同的情况及其应对方法,使一节课流畅而有节奏,紧张而有序,从而达到有效的目标。

第五,备课时要充分考虑“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备课其实是一种预设,但现实告诉我们“代”是真的,要到上课才知道真实情况,所以“预设”和“代”是有偏差的。所以备课的时候要充分考虑课堂上可能发生的事情,比如学生的提问,学生的错误,学生的好奇心等等。,并制定相应的对策,以便在课堂上,在特殊情况下能游刃有余,预设好让生成更精彩。

六、科学合理的作业设计

教师要以考查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按照贴近教材实际、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实际的原则,设计恰当、科学、有效的作业,从而正确评价学生。

七、坚持课后反思,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

备课也是一个自我学习的过程。一堂课是否成功,我们可以通过学生课后的练习和作业得到一种反馈。这种反馈很有价值,也是最真实的。如何有效利用这种最真实的反馈,课后反思其实是最好最有效的方式。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在课后记录下这门课的成功与不足。教师要想进步,当然要学习,坚持理论学习。实践出真知。什么是实践?真正的课是练习。反思是在实践中获得真知的唯一途径。所以我很赞同“一个认真写三年教案的人不一定能成为一个优秀的老师,但是一个认真写三年教学反思的人一定能成为一个有思想的老师,甚至可能写出专家”的观点。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的备课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理念,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掌握可行的教学策略,满足学生各方面的需求。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灵活应变,更好地实施教学,不断提高新课程的实施水平。只要我们更新观念,持之以恒,就一定能探索出一条符合课改要求的有效备课新途径。

以上是作者的一些个人感受。欢迎有兴趣的读者评论,并在评论中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