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腾达网 > 工作心得 >

怎么才能知道中医的好坏,怎么看中医的好坏

文|李害怕了

写在前面:

大学时的一次胃病被中医治好后,我渐渐有了这个看中医的“爱好”。

如果出了问题,我会去看医生。有时候你没有任何症状就走了,而且好像很愿意听到“你身体很好,没什么事”,然后心里特别踏实。

身边的朋友都觉得我挺好的。但是我从小到大身体真的一直不好。经过长时间的调理,我比以前好多了。这些年来,在七月、七月、八月看过他们的医生、亲戚朋友,还有外地来的本地人,如果不是几十个,也有几十个。

经过这次经历,我从懵懂到对自己的身体越来越熟悉,和医生沟通的过程也顺畅了很多。对于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医生,我似乎有一套自我总结的经验。今天我站在一个资深患者的角度,和大家分享一些我选择医生的经验。不是专业的,但都来自于我的走访和生活。希望能帮助到我这样的小白患者。

首先,大家都有很多关于中医的常识,我之前也是这样。但是后来随着看病经验的积累,很多曾经固有的观念逐渐被改变。

1.是不是中医越老越好?

不一定,年轻医生可以很靠谱。

也遇到了年轻的中医,技术很好。后来才知道,对于中医来说,除了经验,自身的悟性、感悟力、修养更重要。年龄不是关键因素。

2。开的药种类越多,疗效越全面?

不完全是。有时候简化用药更能体现医生的水准。

我之前也是这么想的...遇到一个医生,处方里只开了几味药,我隐隐有些担心。后来才知道,用药的方子有两类,经方和时方。经方学派的理论继承自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很多药方都是由几种简单的药物组成,甚至两种药物就能直击病灶,摆脱病症。

其实用药讲究的是辨证的准确性。中医判断人是一个整体,不是简单的疾病症状的叠加。当一个人有七八个症状时,往往只有一个病因,所以中医总是处理最根本的东西,而不是药物的多少作为评价。

3.如果你吃一两种药,你就会好的。这是正确的治疗方法吗?

不只是看这个。中医治病有的快,有的慢,不要总想着药到病除。只有少数病人是药物治愈的,疾病的恢复需要时间。药是否有效,我主要以以下为标准。

看病吃药有几个结果:

1)不仅症状不好,而且人的体质越来越差。

2)症状没了,但是人的体质变差了。

3)症状没了,体质没变好也没变差。

4)症状更好,体质更好。

通过听、听和问问题来观察医生

四诊联指的是看、听、问。在我的理解中,这是最初理解信息,做出假设,然后验证判断的过程。每个医生都会用不同的方式诊断。

有些医生一看到你进诊室就会瞟你一眼。有经验的医生,基本上可以从你的面色、形体、眼神、精神,知道寒热的状态。所以很多中医就诊都是在你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的。闻,只听声音。

提问,就是提问,通过提问可以听出你的声音,是宽厚还是单薄,是有力还是无力,可以判断真假;也可以听你的话,是坚定自知,还是模糊迷茫,看你神的状态。当然,还有收集疾病信息等等。

有些医生会问与他之前对你的判断相关的问题,他会证明那些判断。有的医生比较严谨,除了他需要证明的部分,他会根据自己的传承或者大师的规矩,问更详细的问题,比如我们学习辨证所用的十问。

关于脉诊,是听和问的“切”。脉诊可以反映一个人身体的状态,也可以与其他诊疗信息相互印证。以前很在意医生把脉的细节,试图找到判断医术的线索。后来发现每个医生的方法都不一样。

什么都不要问直接把脉的医生,这个也和遗传有关,有些单纯把脉的医生也很厉害。有的医生把脉时间短,有的医生把脉时间长。不能简单的说有两只手的医生就是高明的医生,也不能说脉搏时间短的就是菜鸟医生。这都和每个人的具体病情以及医生使用的思路和经验不同有关。

有的医生手凉,有的医生手热。把脉的时候,我一直以为手热的手可能更准。后来发现有的医生手冷,但诊治也不错。

包括很多孩子的病,连脉诊都不需要,因为大多数孩子的身体都比较简单轻便,所以不需要把脉,只要看一看,闻一闻,分析也差不多。

一般来说,医生怎么看,怎么听,怎么问,都不是重点。重点是,你觉得这个医生敬业认真吗?他的神不确定?他对你有感觉吗?他的话是仁慈的吗?它给你一种自信的感觉吗?有了这些,其实病就好了一半。

论调理后的疾病排出

咳嗽了很久,吃了很多药也没好。然后遇到了z医生,吃了前几对,咳嗽好了一大半,但是一两个月也没断根。偶尔咳嗽的时候,老公问我:能不能吃这个药?

那时候虽然不知道我的咳嗽什么时候能彻底治好,但是我能感觉到我的身体好像更有力量了。

大便由不规律改为一天一次,睡眠也很踏实。整个脸因为水肿越来越紧绷,舌头上的齿痕也不明显。至于咳嗽,刚开始能感觉到痰很深,不容易咳出来,但是吃药后痰逐渐疏松,不费力气就能咳出来。于是我就这样吃了药,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不咳嗽了,甚至还有些胃痛和腹泻,频率比以前低了很多。

这里我想说的是,我们自己的感受比症状更重要。吃药后,除了看症状,多想想自己的大便、睡眠、精神状态是变好了还是变坏了。通过舌苔和颜色也能观察到很多。只要整体状态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即使症状还没有完全缓解,也说明治疗是有效的,方向是对的。

有的孩子感冒后可能会吃感冒药抑制,症状很快就会消失,但是几个星期一个月之后,同样的症状又会出现。如果他的症状没有了,但是吃不下睡不好,或者从一年感冒两三次发展到一年感冒七八次,那显然是个错误。孩子的身体非常透明,反应也很快,会比大人明显很多。

上次和朋友聊我看病后的经历,她说她看了医生后出现了几次发烧呕吐的症状。症状过去后,身体变得更加放松,状态比以前更好。很多人服药后会出现一些比较剧烈的反应,比如咳嗽比较频繁,咳痰比较多。比如有的孩子治疗前不发烧,调理时却发烧了。这很可能是对疾病的反应。

排出是把体内堆积的垃圾排出的过程,相当于做饭时的油烟。开窗通风会很慢,开油烟机会快很多,但是动静会比较大。虽然症状更明显,但你能感觉到是更强的病力在运作和修复。只要睡眠、精神、消化都比以前好,就是好事。

尽可能多的了解医生的治疗策略。

在怀孕的两年里,我见过很多不同类型的医生。有些医生很在意结果和效率,希望我下个月能用药“完成任务”。有些医生倾向于保守。为了不出错,他们只愿意用最温和的药方,却感觉不到任何进步。

我最后选的那个,他说,你等着。照顾好自己几个月,在气血没有补充之前,不要担心生孩子。那一刻,我觉得这才是更符合我内心渴望的答案。

其实每个医生的治疗策略都不一样。有时候治疗效果甚至与医术无关,可能是沟通问题。看病之前需要先有自己的想法,想达到什么效果?你愿意付出多少时间或者愿意承担什么风险?然后多和医生沟通,找到和他目标一致的,一起合作才有理想的结果。

医生不是神,你的身体靠你自己。

我曾经很崇拜中医,以为凭着那几分钟的诊脉,他就能彻底了解我的一切。但是当我吃了更多的药,见了更多的医生,我才知道,医生也是普通人。对于人类黑匣子的探索,他们比我们多走了几步,但不代表他们会掌握全部真相。至于我们自己的身体,也许我们会是最了解的人。

治疗不是医生单方面的事情,而是相互信任和合作。比如建议禁忌不可等闲视之。建议早睡,多运动,多晒太阳,少生气。如果我们不这样做,我们的身体就骗不了人。不按时吃药很难不失望,或者明明是长期问题,却指望几副药就能快速扭转乾坤。

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承担自己的那份。无论是自我观察(观察自己的睡眠、食欲、精神状态、排便等。,是比以前好还是比以前差),还是忌口,运动,调节心情,这些都不是医生或者任何神药可以替代的。医生可以是我们的朋友和顾问,但最终身体的痊愈还是要靠我们自己。

我的中医经验差不多就在这里了。总听说找个好医生需要缘分。但除了命运,还有很多功课是我们自己可以做好的。通过观察、反思、交流,希望大家早日找到适合自己的医生。

特朗普证实美国正在升级核武器!详细现场视频,尽在“中国网”Tik Tok (787874450)。